在威海市荣成市崂山街道崂山屯村的村委大院里,飘出阵阵“海的味道”,崂山屯村的村民们正在晾晒刚打捞回来的“毛菜”。
“毛菜”也叫石花菜,是一种常见的红藻。6月中旬,崂山屯村就组织村民去村集体海域捞“毛菜”。两个人一艘船,每艘船一天能捞1000多斤“毛菜”。“毛菜”晾晒一天即可出售,用来制作“海菜凉粉”,是夏季有名的消暑美食。
“就靠着这些‘毛菜’,俺村每年增收20多万元。”说这话的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军维。只见他蹲下身来,捧起一把闻了闻味,黝黑的脸庞露出笑容说:“这‘毛菜’虽小,收益大。就像俺们村一样,虽然不大,但只要肯干,这日子也能不糙!”
位于桑沟湾畔的崂山屯村,是个从老辈开始就“靠海吃海”的“小渔村”。村集体有着3000多亩的海水养殖区和4000多亩的滩涂。这些年,随着许多村里人进城工作、安家落户,村里便将海区对外承包,靠收取固定租金赚取收入。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王军维,不到30岁就开了一家水产公司。就在生意干得风生水起时,他却选择回到村里干。说到这里,王军维笑了笑说:“当时也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别人说我干不了,我就非得干出个样来。当时还对着全村百姓承诺,要是干不好,就一分钱工资不要。”2007年开始,王军维从村“两委”委员干起,再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5年,40岁的他当选崂山屯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王军维越来越看不惯村里租出去的海区和滩涂。干过水产的他心里明白,粗放式的养殖捕捞不仅不符合海洋经济发展趋势,还将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王军维对“小渔村”有了“大规划”。
2018年,随着租约一到,崂山屯村就收回了村集体海域,下定决心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村民代表大会上,王军维发起了成立公司的提议——发展海洋捕捞产业和特色海洋旅游产业,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荣成市双岛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就这样,崂山屯村民拧成一股绳开始“乘风破浪”。村里先盘活闲置厂房建成海参育苗厂,去烟台等地学习海参育苗技术,聘请技术员自主培育、养殖,大大节约了育苗成本。今年5月20日,第一批4000斤海参苗已培育成功,今年11月份即将下海,对比直接购买海参苗,能够节省50余万元。
两年来,随着科学养殖模式的施行,崂山屯海区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石花菜、马尾藻等食用藻类大量繁殖,恰好成了海参、牡蛎、海胆等海洋生物的天然粮食。4月,崂山屯又在海区里放入20万头海胆苗,既防止藻类大量繁殖,又能发展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乘着“产业融合”的东风,崂山屯村还将养殖与旅游相融合,“赶海经济”红火起来,许多游客慕名而来。54岁的王洪刚现在是双岛生态旅游公司的一名“队长”,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招待落潮时前来赶海的游客。王洪刚说:“以前去外面打工,现在不用再到处找活,一年也能收入5万元,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2018年村集体收入110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150万元,比转型前收入翻了两番。像王洪刚等一样,村里有几十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截至目前,崂山屯今年的集体收入已突破120万元,传统“小渔村”正大步奔向小康生活。
“我们还要发展海上观光和海上垂钓业,让游客乘坐游艇在海上观光、垂钓、吃海鲜,边吃边看我们村的美丽景色。”王军维信心十足。
不久前,他刚和河北客商签订了合同。今年12月,两艘专门用作滨海旅游的游艇就能停在桑沟湾畔,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