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春色满园,黄山馆镇馆前后徐村的风景一如那春日里最绚烂的艳阳,一下子唤醒了骨子里的美丽乡愁,让人留恋,不舍离开。这里让无数游人触碰了记忆里乡村生活的温暖和闲致,青砖白墙的胶东民房,潺潺流过的清澈溪水,鸟语花香的醉人春色,还有熟悉的乡音,别致的院落……在如今高楼遍地的城市里,这样的美丽乡愁弥足珍贵。
村庄概况:昔日辉煌,这里养育革命巨子
馆前后徐村全村160余户,村民约400人。根据《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清朝顺治年间,徐氏从大湾后徐家迁来此地,因为南面有一徐家村,故称为后徐家。目前,村里仍存有清朝老房70余栋,民国建筑30余栋,古建筑占村总建筑面积2/3以上。2018年,馆前后徐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山东省美丽乡村、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岁月如梭,漫漫历史长河里,馆前后徐村抚育了众多名人志士,其中,“革命巨子”徐镜心为了革命事业甘洒热血的事迹传承至今。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徐镜心、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徐镜心首批入会,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北方支部部长兼山东分会第一任会长。他留学东瀛,开展反清革命,矢志驱除鞑虏。主持山东同盟会工作,与黄兴、宋教仁时称“南黄北徐”“南宋北徐”。1914年被袁世凯逮捕,英勇就义,年仅41岁。被誉为“革命巨子。”
馆前后徐村共有三棵被收入龙口市古树名册的古树,其中一棵古柏树位于徐氏先祠后院,已经有200多年树龄,至今依旧郁郁葱葱。一棵古槐位于徐氏先祠以东,树龄近400年,据说是徐氏先祖徐田公建村时所种。2000年,这棵古树曾被暴风雨劈折,主干严重受损,村民及时进行了维护,后来,这个古槐萌发出新枝,展露新颜。在村文明实践广场上,还有一棵树龄350多年的古栾树,这是我市发现的最古老的栾树。栾树,也被称“灯笼树”“摇钱树”。
新时代里,这三棵古柏、古槐、古栾树分别被赋予“忠其国”“怀其乡”“富其民”的深远意义。
人文景观:修旧如旧,旧时风景今犹在
馆前后徐村最初只是一个普通又落后的小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较差。在黄山馆镇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这个村子的面貌有了质的飞跃,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黄山馆镇深入挖掘该村的红色文化、孝德文化、农耕文化等,让这里成为适宜乡村游的世外桃源,年接待游客万余人。
在馆前后徐村的建设过程中,村里坚持“ 修旧如旧”,最大限度还原旧时风景。在入村的空闲地上,还原了过去的打谷场,安置了磨盘、石臼、粮囤、水井等,并通过绘制农耕主题的文化墙,让游人直观地感受田园风情。
村里的房屋进行了统一维护,青砖白墙,带着浓郁的胶东风情。古色古香的胡同宁静悠长,命名上突显古风,“东福兴巷”“西福兴巷”“福隆北巷”“福祥永巷”等背后都藏着馆前后徐村前人善经商的故事。就拿“东福兴巷”来说,当时,徐镜心的父亲创办了“东福兴顺”的商号,旧称“东福兴”,所以,故居所在的胡同被称作“东福兴巷”。
在村里,最吸引人的两个地方,要数徐氏先祠和徐镜心故居。徐氏先祠门前的对联引人深思,上联是“祖宗远矣回忆唐勣明达当年何等名色”,下联是“子孙继之试看东海昆山近世代有其人”。“唐勣”即唐代初期李世民的著名战将徐懋公;“明达”即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如今,徐镜心故居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中小学生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宣传广泛,徐镜心的事迹也为更多人所熟知,他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影响了广大青少年,成为龙口一面飘扬的红色旗帜。
蓄势待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打造旅游精品
如今的馆前后徐村,处处散发着儒雅温婉的隽美气质,浓郁却不失清新。春日里,这里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息,总是给人们带来新鲜感。
入村处,是清澈的镜心湖,湖两岸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湖边小公园里,桃树、杏树、梨树陆续褪下花蕊,进入幼果期。这里还有吊桥、凉亭等供游客休闲娱乐的特色景点。在湖东岸,还有“古风今韵”乡村振兴宣传展板,党员干部在这里进行主题教育、廉政教育。
今日秀色可餐,很少有人能想到,这里原本是两条水沟,环境相对较差,通过整治后,两条水沟汇聚成干净透亮的湖,犹如二龙戏珠,多了些许“龙”的传奇色彩,让人心旷神怡。
村里的大环境改善,村民家中的小庭院也越来越清新。馆前后徐村依托“美丽庭院”建设,打造了干净整洁又别有闲趣的农家庭院,为村庄添彩的同时,也在村里形成了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氛围,小巷整洁干净、传统四大堆消失不见,村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也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的好习惯。
依托黄山馆镇“一村一品”建设,馆前后徐村将竹林作为本村绿化特色,竹,寓意坚贞、正直、秉直,也正如村内先贤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未来可期,明天的馆前后徐村,正如这片茁壮成长的竹林,一定会如诗如画。
记者 刘颖 冯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