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18日电(记者陈国峰)进入四月下旬,马家沟村地里的农活少了,以往这时候,常看到村里妇女凑到街上闲聊。如今,她们有了新的营生,在街上偶见一面也是脚步匆匆。
马家沟村位于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四周环山,村民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无事可干,就在街上张家长李家短地聊天,婆媳之间常为一点小事闹矛盾。
怎样让农闲妇女忙起来,找些挣钱的门路,成了村妇联主席王来红的“挂心事”。
2017年,上级部门对口帮扶马家沟村,为帮村里发展产业项目,驻村工作组提供了一条加工绢花的信息。这项手工活简单易学,不受年龄、地点限制,非常适合农村妇女。经与厂家联系,当年3月,第一批加工材料送到了马家沟村,加工期为一个月。
“我立刻用广播通知在家的妇女来村办公室领加工材料,想象着姐妹们踊跃参与的场面。”然而事与愿违,王来红等了一上午,广播一遍遍吆喝,愣是没叫来几个人。
王来红心有不甘,以前没项目愁,现在有项目了却没人干。“难道就这样算了?不行,你不来拿,我就去送。”王来红拿起材料挨家挨户送,原来村里妇女多是担心绢花难学做不好,也怕活干了要不来钱。经过王来红耐心做工作,大部分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留下了材料。
材料发下去后,厂家派来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妇女们做绢花。很快第一批活按期完成,成品顺利通过验收,加工费当场发放。妇女们领到自己的辛苦钱,一个个喜笑颜开,不少人第一次不靠种地挣到钱。
这项简单易学的手工活迅速吸引了本村及邻村50多名妇女加入进来,从二十出头的姑娘,到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手勤快的一年能挣一万多元。
“绢花项目不但为农村妇女开辟了增收渠道,还提高了村妇联的威信,现在村里有事,只要吆喝一声,姐妹们都争着来帮忙。”王来红说,这两年每逢春节,都有一批外出打工的妇女看到村里有了挣钱项目,安心留在了家里,孩子和老人都有了照应。
一个小小的绢花加工项目,产生的积极效应已超出王来红的预想。“现在村里很少看到站街头的闲人,婆媳矛盾变得少之又少,妇女们手里有了钱更加孝敬父母。平时领活送货时姐妹之间互相帮忙,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
如今,在九山镇,以加工绢花为代表的“巾帼”创业项目在多个村“绽放”,“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产业带动”的致富“火种效应”逐步显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