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攻坚,1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3773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开发区给出的一份脱贫攻坚“民生答卷”。
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发区紧盯“年人均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围绕“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产业扶贫、企业下乡、金融扶贫、行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创新推广“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领域的扶贫格局。
创新推广“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扶贫模式。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开发区出台专门扶贫奖补政策,对下乡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给予一次性350元/亩的青苗补偿补贴和每年350元/亩的土地流转补贴,大力动员企业下乡扶贫。在17个省定贫困村流转土地2754亩,建立了18处绿化苗木种植示范基地,吸纳贫困村236名贫困人口务工,辐射带动周边59个插花村贫困户务工,年人均土地流转收入2128元,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带动贫困户实现了土地流转收入与务工收入“双增收”。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立足辖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开发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投入扶贫资金2407万元发展29个产业扶贫项目,产生扶贫收益239.22万元,累计惠及1872户3812人。其中,秦庄、东鲁村等10个分布式光伏扶贫基地让233户贫困户受益。建设的扶贫花卉交易市场、雅禾樱桃大棚、果蔬粮油一站式配送中心、构树玻璃连栋温室大棚和冬暖式温室大棚5个“见效快、收益高、预期稳”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率都为8%,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3800元。
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率先实现城乡路灯全覆盖,投资120万元为157个村庄全部安装路灯4600盏,并由财政承担路灯电费。投资100余万元实施了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10人贫困人口受益,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实施胡同硬化84万平方米,农村改厕完成改造1.3万座,自来水实现城乡同源,同饮一清泉;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约120公里,“电代煤”2298户全部完成。投入30万元实现了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
行业扶贫补齐短板。开发区率先建立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70周岁以上开发区户籍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0元的区养老金,80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提升了全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贫困户购买“扶贫特惠保”,进一步提高住院贫困户的报销额度,实现开发区医院“一站式”结算。建立开发区“爱心众筹平台”,为贫困户募捐衣物。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改“输血”为“造血”,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开展“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173名贫困户得到有效护理。提高低保和五保标准,将低保提标至3800元/年,实现了和贫困线的两线合一。(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宏磊 通讯员 张同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