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传统用地养地挖掘与创新”岗位团队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泰安试验站和东平县农业农村局紧密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攻关,坚持“作物绿色生产”发展理念,科学设计,精准施策,积极推进东平县作物绿色生产试验与示范。
一是充分调研,明确研究方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了解当地作物传统种植习惯,明确以绿肥还田养地为基础,培育地方传统特色优质农产品为重点的作物绿色生产模式。根据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结合谷子产业扶贫、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平台,围绕“绿肥-作物高产轻简化关键技术与示范”、“绿肥-作物合理配置与优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方向开展工作,努力探索适合东平县的冬绿肥-春谷子、冬绿肥-春花生、绿肥-棉花等生产技术模式。
二是强化宣传培训,搭建技术服务队伍。通过技术手册、明白纸等积极宣传绿肥培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民众意识到空闲季种植绿肥对改善土壤条件、提升环境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生产大户的技术培训。定期举办绿肥培肥技术培训班,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专家讲解绿肥培肥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农技人员和生产大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能力,努力培育一批掌握作物绿色生产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
三是培育基地,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验证。在旧县乡设立绿肥-作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油菜、毛叶苕子、二月兰等优良绿肥品种,开展绿肥-作物(谷子、棉花等)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探索符合东平发展、优质增效的作物绿色生产新模式。研究发现,示范基地在冬闲季节种植绿肥作物,4月份通过翻压绿肥培肥地力,减少了作物(谷子、棉花等)生长季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降低了土壤耕层的容重,谷子、棉花等作物较对照亩增产5~8%,农民增收70~100元。2019年,全县将新增绿肥-谷子(棉花)生产模式示范田10000余亩,其中油菜-谷子(棉花)8000亩、二月兰-谷子(棉花)1000亩、二月兰-花生500亩、毛叶苕子-谷子(棉花)500亩。另外,加强田间示范观摩,分层次、分季节、分对象开展现场观摩,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智力支持和物质帮扶,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为群众讲解绿肥生产关键技术,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群众做好绿肥田间生产工作。特别是对旧县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作物播种机械和绿肥种子,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的难题。积极培育谷子生产专业组织,在谷子收获后,开展统一绿肥播种服务,努力打造“霸王峪”等优质谷子品牌,进一步扩大绿肥-谷子等用地养地模式的面积,为实现旧县乡谷子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