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乐县五图街道邓家庄村现代农业园区,一栋栋高温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一个个小西瓜挂在藤蔓上,点缀在绿叶之间,煞是好看。常有市民周末相约来这里采摘品尝特色瓜果,感受乡村气息。
近两年,邓家庄村依托党支部领办的昌乐马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高标准大棚,发展绿色种植、采摘体验、特色餐饮,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增加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增收。
返乡务农,发展设施农业
五图街道邓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佳算是同龄人中的一个“异类”,1986年出生的他,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开着厂子做着珠宝生意,他早已是别人眼中的事业成功典型。不过,在应客户要求去庵上湖采摘几次后,他却敏锐地发现了新的发展方向——绿色农业。刘佳说:“经常带着珠宝客户到庵上湖买菜,发现庵上湖的蔬菜价格高但生意很火爆,我就萌生了建设蔬a菜大棚、种植绿色蔬菜的想法。”
怎么做?哪里可以做?刘佳转头看向了自己的老家邓家庄村,这个离庵上湖只有两三公里的村庄有1300多亩地,其中靠近朱孔路的600多亩有三分之二一直荒废着。“就是这里了。”刘佳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2013年底,27岁的刘佳决意回乡,干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立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回乡之后,刘佳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建设蔬菜大棚的意愿,摸清了村里的情况。通过与村民交流和实地查看,发现村里闲置土地缺少水资源。种作物需要靠天吃饭,浇不上水就没有收成,这对种植来说是个大问题。当时有一户村民家里有2亩4分地往外承包,一年100元承包费都没有人愿意种。刘佳向街道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发展设施农业,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得到了街道的支持和肯定。五图街道拨付支持资金5万元,刘佳带领村民找水源、下管道、安装变压器,解决了作物灌溉问题。
2016年,刘佳带领村民到庵上湖村学习种植经验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他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2017年初,邓家庄村忙碌起来了,平整土地、开挖地基,一栋栋大棚建起来了。村民刘升全说:“就是看中了支部班子的年轻冲劲儿,跟着干肯定越来越好。”
迎难而上,实现订单式种植
邓家庄村发展设施农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7年,大棚里种的第一茬西红柿就要熟了。为了让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有销路,刘佳在村头建起了交易市场,联系外地客商前来采购。交易市场建起来了,外地客商来了,但邓家庄村37个蔬菜大棚种出的西红柿装不满一辆货车,逐渐没有客商愿意到村里收菜了。大棚里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西红柿,却销售无门,村民们犯了难。有的人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到离家20公里外的交易市场卖西红柿,3毛钱一斤的批发价,卖一车西红柿还不够加油钱。慢慢地没有人出去卖西红柿了,烂在棚里的、倒进沟里的,到处都是吃不了、卖不了的西红柿。
刘佳说:“那段时间不敢到村民的大棚里去,大家伙信任我,跟着我种大棚,第一茬就卖不出去,赔在手里了,我心里很难受。”首战惨败,第一茬西红柿每户损失3万多元。
为了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刘佳跑遍了济南、青岛等城市,跟商场、超市、高端水果店谈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佳成功与九品果蔬等水果专卖场达成合作。“我们与商场签订协议,商场需要什么水果,我们就种什么,质量上严格按照商场制定的标准,比如不使用化肥,全部用豆粕作肥料,商场保底价回购。”刘佳说,“订单式种植”让邓家庄蔬菜水果打开了销路,价格也大幅提升,销售得到了保障,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户均收入10万元。“订单式种植”让邓家庄设施农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种植绿色蔬菜瓜果,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得到了意外之喜,在2018中国(昌乐)西瓜节中,邓家庄村种植的冰糖翠玉西瓜荣获小型有籽西瓜综合组冠军,打出了名气,引来了客商。
多元发展,迈向乡村振兴
经过两年土地“追梦”,邓家庄农业园区拥有了大棚37个,种出了价格15元一斤的冰糖翠玉西瓜等叫得响的优质农产品,这时刘佳的眼光又放在的乡村休闲旅游上。作为一家“年轻”的农业园区,邓家庄农业园区刚开始便以草莓采摘为亮点吸引游客,提升园区知名度。“县里打造方山——庵上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对我们村来说是个机遇,我们地理位置好,于是我跟紧邻朱孔路的两个大棚棚主商量转型种植草莓,发展草莓采摘。”刘佳介绍,草莓园每次开园游客都络绎不绝,一天能收入4000多元。
要想增加收入,还需扩大种植规模。今年,邓家庄农业园区计划建设16个半高温棚,延长农作物种植周期,在一年销售旺季上连点成线。同时,再建4个草莓采摘棚,向乡村旅游要效益。刘佳说:“扩大种植规模、保证产品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让消费者来玩得舒心、吃得放心,让我们村的村民收入更高、日子越过越好。”
返乡务农,创无公害蔬菜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刘佳带领着村民在乡村振兴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