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殿举
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李方华
每年7月份都是冠县桑阿镇凤庄村最忙碌的时候,20多天里村民们都干着与平菇菌种培养、繁育相关的活。
48岁的马金香,从2006年开始干“菌种培养”,算得上是这一行的“老手”。他说,食用菌制种是用人工方法培养食用菌纯菌丝,相当于农作物的种苗,没有菌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如果菌种不良,也不能取得优质高产。因此,把好制种技术关,是整个食用菌生产的首要环节。
原种如何扩繁,马金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原种的扩繁关键在消毒,灭除杂菌。小麦开锅煮20分钟,晾凉后装入消毒的培养瓶中,每瓶装0.45斤,然后在无菌接种箱内给瓶里接入母种,放入育种室20天,待菌丝发满后进行三级培育。“20天里,俺的育种室能够培养三万瓶原种,每瓶售价3元。”马金香说,这三万瓶原种自己用5000瓶繁育三级菌种,其余销售到了山东肥城、河北内黄等地。
随着菌种培养生意的发展,马金香的生意越来越红火,2014年,他联合同村庄村民组建了鑫益佳食用菌合作社,合伙投资110万元建起了玉米芯基料堆场,专门为周边地区和本村村民提供菌种和基料。
马金香算了一笔账,8两一个的玉米芯包可以出2斤左右“三级种”,10万斤玉米芯料能出20万斤“三级种”。除去人工、原料等费用,销售菌种的纯利润在12万元左右。“平菇菌种的扩繁、销售,平菇种植已在俺村形成了产业,全村平菇菌种扩繁大户就有三户,全村年产平菇菌种9万瓶,平菇4000万斤。”凤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立国说,马金香培养的“二、三级菌种”量占全村总量的近二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