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碧水绕城郭。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建设圈出重点,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支撑点。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推进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茁壮成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盛夏,踏上东阿高集这片美丽的土地,耳闻机器轰鸣声,身处万亩油用牡丹园,闻着甜叶菊和哈密瓜的清香,享受自摘自尝的乐趣,让人不虚此行。这是高集镇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成果,也为打造特色小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马子清本报通讯员 赵敬磊
技术革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基础,产业旺则乡村兴。让高集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高集镇以前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三产业刚刚起步,全镇的发展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如何打破农业发展瓶颈,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高集镇党委书记乔文军一次次走进厂房里,走进大棚里,他认为,高集镇要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总体思路,坚持走生态环保、技术创新的路子,聚焦政企良性互动、企业资源共享、企农联动发展。
东阿海鸥拔丝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专业钢球生产企业——东阿钢球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是一家从事轴承原材料加工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目前市场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高,对企业的环保要求严,我们下大力气进行技术革新,公司经过2007年、2012年、2016年三次技术改造后,拆除了所有台式退火炉和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新增脱硝除尘一体机2台,钢丝刷机械除锈生产线3条、拔丝机8台套,目前主要从事1.4mm至22mm精品轴承钢丝的生产,年加工轴承钢丝20000吨,产品一跃而成全国行业冠军。”海鸥拔丝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海忠不无自豪。
“高集镇区域优势明显,用地用电成本较低,生态环境良好,这给了我们发展环保产业的底气,我们先后拒绝了四、五个涉及塑料制品、型材、光伏等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总计投资3亿多元的大型投资项目。”乔文军说。高集镇优化发展环境,发挥毗邻茌平千亿铝电产业园区位优势,发展配套项目,打造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聚集区,工业经济形成了特钢、面粉、建材、纺织等六大特色板块,海鸥拔丝、一林精工均为全国行业冠军,并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生态镇”。
文化振兴汇聚乡村正能量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直接关乎特色小镇的魅力、气质和吸引力。一个小镇之所以具有特色,最重要的在于其千百年的文化资源积累。“仁、义、礼、智、信、良、诚、孝、勇、恭、俭、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成为高集镇12个乡村的特色村风,12个村庄根据各自的村风和历史故事,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游走渐庄村,扑面而来的是淳朴的民风,融洽的邻里关系,村道两边的文化墙上,论语故事和大大的“恭”字格外瞩目。据村党支部书记朱荣泽介绍,明末清初,村里有药王庙,庙东侧有一口井,水质清冽甘甜,饮之可祛除百病,延年益寿,称之药王井。后来村民为此井刻碑立传,以表敬意,故该村自古以“恭敬”为村风。
据乔文军介绍,为打造特色文化乡村,高集镇组织各管区、村广泛寻找高集镇历史文化、人文古迹信息,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搜集各类民俗信息60多条,对设计风格、建筑特色统一规划,结合地形地貌,设计了7处景观节点,布置景观石28座,打造高集镇特色风景名片。
高集镇不仅构建起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还依托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文化内涵,省级非遗“高集冯氏锅饼”,有“高集皮子程楼货”之称的高集豆腐皮……享誉八方的美食背后,是高集镇厚重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闪亮名片。“打造特色小镇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一个长远过程,目前来说,高集镇也和不少乡镇一样,面临着资金、人才、体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但这里的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对游客和对投资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乔文军说。
特色小镇,“特色”中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文化底蕴,既有产业特色,又有旅游资源。高集镇从“小”处着眼,突出优势,彰显特色,让人流连忘返,乡村步步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