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坤本报通讯员张娜王新志李莎莎摄影报道
日前,上海市生化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长陈明良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对史丹利(平原)公司的三胺复合肥、第四元素和高端经济作物使用肥——劲素肥三大复合肥给予全程技术指导。陈明良参与研发的三胺复合肥成为国内首个总养分量达到54%的复合肥产品;参与研发的第四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25%。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平原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政策激活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支持企业广引领军人才,创建研发平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做大培强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引智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智力引擎”助推转型升级的平原路径。
“我们现在研发的是以淀粉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已经进入小试阶段。” 6月7日,在福洋生物有限公司的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赵伟正在研发淀粉基新材料。
福洋生物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凝聚了杨胜利、沈寅初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5名正高级以上专家学者,攻克了海藻糖生产关键技术并促成了海藻糖的产业化,目前正在对淀粉基新材料进行研发。
平台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揽才用才的重要载体。该县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搭建产业、研发、孵化平台,着力提高人才集聚承载能力,确保人才引得来、用得上,发挥最大效益。深入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计划,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养一批”的原则,采取个性化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创建创新平台。仅2017年,该县就获批省市研发平台12个,其中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吸引人才不能只靠优惠的政策,更要靠制度、环境、服务等引智生态的综合保障。该县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人才新政40条”,着力打造让各类人才“远来近悦”的创业热土。
在县级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该县人才投入从2012年的1399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0.95%提高到5.65%。 2017年建成人才公寓3.2万平方米、 276套,规划到2020年建成人才公寓15万平方米。同时,该县还高标准建设了人才服务中心,在项目申报、补贴申请、编制保障、居留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便捷服务。
截至目前,平原县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4家,其中省级平台15家、市级平台49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2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3人。
“智力引擎”激发了企业活力,今年1至4月,该县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9家、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5家, 86家重点企业纳税同比增长32.1%。汇胜纸业、泰鼎新材料等30家企业纳税增幅达到了50%以上。
“我们将立足新的起点,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效率,切实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激活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平原县主要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