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正式到村任职,此次到沾化区泊头镇任职的四名市派“第一书记”中,有三名是女性。
她们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改善村容村貌,成立扶贫车间,助推村民致富,发展旅游+采摘,引进致富项目。泊头镇小王村、冯王村、郑家村在她们的带领下,村民经济和村貌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
小王村位于泊头镇政府驻地西南方向,地理位置较偏,村内基础设施较差,市地震局派驻“第一书记”杨燕到村后,意识到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是她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有一次杨燕到户走访时发现,大多数人家的大门都是朝大路开,但是有几户人家的大门却是朝小胡同开。
经过询问她了解到,这几户面朝大路的方向,有一条臭水沟,与其开门就面对臭水沟,还不如将大门面向小胡同,哪怕进出不方便。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杨燕和村两委商量,“这条臭水沟在村内正中央的位置,有它在一天,整个村的环境就很难提升。”
在杨燕的牵头下,10米宽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1364平米的小广场,接着她又协调免费申请安装了25件体育器材,原来的臭水沟现在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附近几户人家也纷纷将大门改了朝向。
“‘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第一书记,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杨燕说。
紧接着,杨燕又带领村“两委”投资近60余万元,修建长1045米,宽4米的环村路,彻底改变了以前只有一条主路进出村的状况。
环境好了,进出村方面了,村民心里也亮堂了。
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
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科科长沈世琦,在担任泊头镇冯王村“第一书记”后,她潜心思考着如何精准施策,为村民增收“把脉开方”。
沈世琦得知村内有一家大姐工坊,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熨烫、包装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与愉悦家纺、青岛外贸签订长期来料加工合同。
通过入户走访,沈世琦了解到这家大姐工坊效益不错,还能解决部分留守妇女就近务工问题,只是有时候会订单不足。
沈世琦立马通过各方协调,与亚光、华纺、愉悦家纺等多家企业进行联系,让他们确保首先满足冯王村的订单量。
沈世琦还多次组织到各大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她的带动下,村内又成立了一家“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不出村便可就业。
“刚到村任职时我就发现冯王村是一个有潜力的村,南侧临近徒骇河人行慢道,风景优美,今年我们将着力把冯王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对徒骇河沿岸冬枣提档升级,发展‘旅游+采摘’产业。”沈世琦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身为第一书记要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
善做优质项目的“引荐人”
赵新英任职郑家村“第一书记”之前,是市人民医院发展部主任,到村任职后,她积极争取院领导班子支持,充分利用医院资源,成立医疗志愿服务队,定期到郑家村为村民义诊。
除了发挥自身特长外,赵新英还积极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参观,引进致富项目,在得知村北有一片废弃窑厂后,她便打起了这块地的主意。
“这片窑厂离村里非常近,一但引进好的项目,我们村将是最直接的受益人。”村党支部书记郑文举说。
在赵新英的多方奔走协调下,这件事终于有了着落,青岛市即墨市三元庄社区有意在此建立一个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种植园、养殖基地,打造生态旅游。
“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核心的关键,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护卫舰。”赵新英兴奋的说。
终于,在赵新英以及镇村领导的努力,420亩土地流转合同成功签订。“下一步,他们还会优先在郑家村内部进行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种植,推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