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向阳
本报通讯员 姚晓楠 朱红光“同样都是种梨,咱卖不出好价钱,丁子荣卖出了好价钱;等咱卖出好价钱了,丁子荣又去卖技术去了。”“这就是超前意识,光靠跟风不行了,脑子也要转换转换动能了!”说话的是临清市新华街道西陶屯村的两位梨农。他们说的丁子荣,是该村种梨的“土专家”。丁子荣现在在临清市万佳小区当技术员,专门管理小区的果树和花卉。
几年前,新华办事处西陶村响应上级富民号召,大面积种植了丰水梨。丁子荣和其他村民一样,积极响应,在自家四亩地里种了500棵梨树。刚栽树那会儿,不少农民兄弟们都很上心,天天到地里去看护。这时,爱好钻研的丁子荣说:“你们不用天天跑到地里看,不到时候,看也不结果子。”可是,三年过去了,到了快结果子的树龄了,那些早就往地里跑的人却跑腻了。这时,丁子荣又说:“你们不该跑的时候瞎跑,现在该跑又不跑了,我看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现在该抓紧修剪了,修剪定型,确定果枝。”在他的影响下,大家都对自家果树看管得更加周到了。然而,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由于市场太小,销路太窄,加上种植规模不大,任凭果农怎么努力,总也卖不出好价钱。一些果农失去了信心,晚上偷偷砍掉了自己的果树。这时,丁子荣说:“俗话说,快马跟不上青菜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有贱的时候就有贵的时候。培养果树要四五年,多不容易。”这么一说,有些人就不再砍树了。
随着办事处对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对果树栽培的大力支持,各种果类销售越来越好,过去一公斤1.5元一斤的丰水梨,今年已经卖到一斤4块钱。如今,丁子荣除了在万佳小区领一份技术费,在西陶也成了指导种梨的老师,全村现存的200多亩丰水梨,成为居民致富的重要依靠。有人说:“这丰水梨,最终给咱们带来了好‘风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