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区马岭岗镇安顿庄村56岁的孤寡老人李长海常年有病,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的扶贫大棚基地建好以后,被介绍到那里工作。李长海说:“我主要是在大棚里看看家、转转,一个月给我1500块钱,还管吃管住,又分了两次红,这一年一万多块钱就是天天吃肉也够我花的了。”2017年,李长海顺利脱了贫。
马岭岗镇安顿庄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这个村找准贫困症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泥土地里种出了 “致富果”,不仅拔掉了穷根,还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两年前的一场大病让村民安建民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像原来一样打工挣钱了。一家四口人全靠妻子一个人的收入艰难维持着,尽管村里给他办了低保,可是治病欠下的外债依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7年,马岭岗镇整合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在安顿庄村建设了106个扶贫大棚,由专业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可以低价承包大棚。
安建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他一下子就承包了四个大棚。“一个棚承包费三四千块钱,苗子、推销、技术等各方面都是基地给提供的。”安建民说。去年春节,他家的草莓迎来了销售旺季,市场价达到了每斤30多元。“现在行情很好,这四个棚下来能挣五六万块钱。”安建民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像往年一样闲在家里,反而比平常更加忙碌了。”在安建民的草莓大棚里,青绿的叶子与红艳的草莓交织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颗颗草莓不仅让安建民的生活有了奔头,也让其他贫困户看到了新的希望。
“安顿庄村的土地半淤半沙,特别适合种植草莓,我们就牢牢抓住这一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把发展草莓大棚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主阵地。”据马岭岗镇党委书记张旭介绍,这样既直接吸引有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园创业致富,又为其他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大棚的租金收益也大部分用于贫困户的分红脱贫。目前,该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80余亩,成为全市较大的草莓种植基地之一,2017年,安顿庄村轻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全村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45户,到目前为止已经脱贫了42户,目前还剩3户7人未脱贫,这3户是由于他们患有大病进行了社会兜底。”安顿庄村大学生村官唐丽锦说,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扩大草莓拱棚项目规模,带领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让乡亲们昂首阔步地走在奔小康的大路上。
通讯员 郜玉华 张烁 宋建伟 |
我来说说() |
|
上一篇:泰山区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出实招 |
下一篇:潍坊种果树带动村民脱贫 落后村成致富“标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