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青岛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升至19.48亿元的前前后后

2025-08-26 13:38:38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形似松针的绿茶倒入开水一泡,袅袅热气间,茶芽根根倒竖,将黄绿色的叶脉舒展开来,在杯中轻旋,属于崂山龙须茶的清香便扑鼻而来。

  “这是崂山茶的高端产品之一。崂山茶有‘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的特质,长在北纬36度的崂山,在山海相拥和代代崂山人的努力下,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你尝尝看。”在青岛市王哥庄街道的青岛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碧海蓝田”)里,负责人林先勇递过来一杯茶,头道茶汤入口,鲜爽甘醇,口齿间余韵悠长。

  别小看了这盏崂山茶,经过近七十年的沉淀,青岛市崂山区构建起涵盖苗种引育、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的融合产业新格局,近年来,更是持续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文章,自主创新研发绿茶高端品系“崂山龙须”、红茶高端品系“崂山凤羽”,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今年,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到19.48亿元,成为助力茶农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黄金叶”。

  破局“南茶北引” 在山海间育好茶

  时光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南茶北引”提出后,1959年,崂山区在崂山林场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首次试种0.2亩茶树,一举打破“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论断,就此拉开了崂山茶种植的大幕。

  然而,这条探索之路充满了艰辛。

  崂山茶区的核心产区集中在青岛市崂山区的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四个街道,这里背靠崂山山脉,面朝黄海,形成独特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加之花岗岩母岩发育的棕壤土,为茶树提供了富含矿物质的生长环境。

  尽管如此,但那时崂山的冬季异常寒冷,冻害频发,茶树十不存一,种植过程困难重重。崂山茶农没有放弃,他们在背风向阳的大石壁前找到了茶树开花结果的奇迹,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摸索茶树防寒的方法。1980年,崂山区成功摸索出防风林带与密矮栽培技术,让茶树根系能在漫长的冬季储存营养,慢慢浸润每一片新芽,实现了“一年建、二年采、三年亩产过百斤”的重大突破,为崂山茶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品质是发展的根基。“南方传统茶叶产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适合茶叶生长,无论是从市场占有量、名气、产量、对茶的挖掘还是种植历史来看,南方茶叶都占据一定优势。”林先勇认为,要进行研发和有针对性的品质改良提升。他陆续引进十余个品种,结合崂山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培种,现在他的100亩茶基地已有30亩茶树品种经过改良更新,干茶年产量保持在10吨左右。

  走进碧海蓝田的茶叶基地,一片片不同品种的茶树划区生长,施的是生物有机肥,用的是直达根系的滴灌技术,园区内监测设备可以自动监测温湿度等环境信息,确保每一株茶树都得到精心照料。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崂山茶产地绿色生态发展的安全根基,从2010年到2024年,崂山区连续15年实施崂山茶“五项”直补政策,投入过亿资金,已累计发放生物有机肥14000余吨、无公害农药160余吨、改良优质茶园600余亩、培训茶农18000余人次,茶园绿色防控率达100%,茶叶鲜叶价格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如今,崂山茶产业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达6亿余元。

  “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推动创建2家市级生态茶园、1家国家级生态茶园,努力将绿色、低碳、生态茶产品的‘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持续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长茶产业链 提高品牌影响力

  崂山茶不仅是一种茶,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崂山自古就有饮用野生茶的记载,崂山茶文化传承千百年。2022年,青岛崂山茶文化系统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崂山区充分挖掘崂山茶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山、海、城、茶、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崂山茶品牌影响力,当地从业者不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崂山茶产业链,为崂山茶品牌赋予更丰富价值。

  记者了解到,现在茶园不仅发展茶产业,还导入茶研学游等全新业态,建成了集特色产业、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很多茶企的研学基地里,摆着一排排炒茶的锅,可以体验人工炒茶、学习茶文化和茶知识。

  在王哥庄街道,晓望村、长岭村、青山村、庙石村等重点茶村,依托茶园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晓望村从1990年开始由种庄稼逐步改为种茶,如今有茶园1100多亩、从业农户870余户。村里围绕茶园周边打造木栈道、茶园步道、凉亭等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长岭村是崂山茶核心产区之一,青岛崂矿尊圃茶业有限公司和长岭村合作,举办茶农讲习、春茶开采等系列活动,打响了长岭近海茶园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崂山区通过制作《崂山茶歌》、编纂《崂山茶志》、设计发行“南茶北引”70周年邮票纪念册《茶韵崂山》等方式,不断赋予崂山茶新的文化内涵。一年一度的崂山茶节、崂山茶谷雨开采节日,将北方茶开采定义为谷雨时节。通过节庆效应,提高崂山茶品牌知名度,去年第十九届崂山茶节,就为崂山区引流5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收入2亿余元。

  如何更好保护崂山茶品牌?

  随着崂山茶品牌价值的逐年提升,新的问题冒了出来。

  “崂山茶产区仅在区域内有一定优势,受制于土地耕种面积小,存在茶园规模偏小、建设整体标准偏低等问题;还有外地茶仿冒、以夏秋茶充春茶等影响崂山茶的口碑;外地绿茶冲击等造成的品牌影响力不强;品质参差;崂山龙须和凤羽高端产品不缺市场但散茶不好卖……”在王哥庄街道的崂池云峰公司里,来自崂山的各大茶企老板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一起探讨如何更好保护崂山茶品牌和促成核心产区立法保护,业内各家茶企老板对现状有很清醒的认知。

  怎样护航崂山茶品牌健康发展?

  提升标准化水平方面,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崂山绿茶、青岛红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填补了我国北方茶叶感官分级实物标准空白,标志着崂山茶产业在标准化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也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来到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首条茶叶数字化生产线正在运转。记者看到,数字化总控中心里,十几道工序均可通过数字化总控平台实时呈现。该生产线采用全程自动化控制,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平板上就能一键操控萎凋机、杀青机、捻揉机等设备,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茶叶全程不落地,减少了二次污染风险。

  “这条生产线主要用于崂山龙须茶生产,日加工鲜叶可达2000余斤,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崂山龙须茶在色泽、外形和口感上的标准化,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匡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以机器代替人工提高茶叶标准化程度的尝试。

  此外,今年崂山区还借鉴国内杭州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等核心产区保护的做法,全面启用“崂山茶数字化管理系统”,给每一份真正产自崂山区的崂山茶赋予“数字身份证”,用数据指导茶叶生产,用数据实现防伪保真,实现从茶地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并发布崂山茶崂山区产地证明标识,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茶农共建共治崂山茶核心产区品牌。

  生产端的智能化升级、流通端的数字化溯源和标准化建设,共同为崂山茶品牌筑起了坚实的品质与信任防线,助力这缕山海孕育的崂山茶香,飘向更大的市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郝凌峰 郭诗瑀)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2025德台经贸交流合作大会召开
 
0
 
 
 
 
推荐资讯
小蟋蟀蹦进直播间 唱响富民曲
小蟋蟀蹦进直播间 唱响
地瓜丰收 农民增收
地瓜丰收 农民增收
莒县:农技服务到田间
莒县:农技服务到田间
山东青岛低空经济“起飞”
山东青岛低空经济“起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