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浚彤 报道)近日,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规范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帮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帮扶项目资产总体保持稳健运行,有效带动了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创新帮扶资产管理机制。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在资产确权、管护运营、收益分配、要素供给等方面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同时,明确项目资产管护运营遍访制度,乡镇每季度现场遍访一次,县级每半年遍访一次。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在资产登记、确权、运营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加强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
开展帮扶资产核查活动。每年度开展帮扶资产和“回头看”活动,对脱贫攻坚期以来的23.7亿元帮扶资产逐个开展“举一反三”问题排查,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要求,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为检验资产核查成效,市农业农村局每年成立由市、县、乡三级骨干力量组成的专项核查组,按照全市资产10%以上的比例对各县市区进行核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正式反馈。对资产运营、收益收缴等重点问题,通过提醒函和政府督办单等形式对相关单位进行督促,确保彻底整改到位。今年的帮扶项目资产核查结合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巩固、提升、盘活、调整)工作一并进行,目前正在开展中。
加强对资金资产的审计监管。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委托第三方事务所,对上年度帮扶项目资产的资金使用、资产登记、运营管理、效益分析等进行专项审计,采取现场查看、访谈有关人员、查阅资料等方式,逐个项目、逐笔资产、逐项内容进行核查,对审计核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县市区建立工作台账,坚持边查边改边提升,实行严格的问题销号制度,以问题整改推动项目资产持续健康运营。根据第三方排查出的问题,组织对重点县市区、重点乡镇、重点项目开展现场抽查督查。从项目档案到核查现场,对抽查项目进行全面解剖,坚持问题导向和整改导向,指出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建议。
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坚持村级民主评议和“村提方案、镇级审核”,按照“差异化”分配原则,每半年为脱贫群众和监测帮扶对象分配项目收益。县镇两级加强项目收益日常监管,县级建立项目收益分配总账,乡镇建立收益分配分账。2024年,全市帮扶资产实现收益1.2亿元,累计分配1.1亿元,人均收益1700元左右。其中,全市村级光伏电站每千瓦年日均发电量达3.4千瓦时,目前637个村级帮扶电站每年可为脱贫群众和监测帮扶对象产生5000万元以上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