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近日,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科技成果获奖,让人们看到了我市企业创新的蓬勃活力。
企业作为市场最敏感的主体,对技术需求有着天然的敏锐度。我市获奖企业的实践表明,当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时,研发方向就能精准瞄准产业痛点。阳谷华泰研发橡胶助剂使轮胎寿命大幅提升;中色奥博特突破6微米铜箔技术,破解通信材料“卡脖子”难题……这些都是从生产一线长出来的创新。这种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远比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更具生命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需要企业与科研院校协同发力。从本届获奖的项目看,大部分项目采取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东阿阿胶与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协同攻关,实现动物类中药对照物质制备技术突破。这种“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协作机制,既发挥了院校的科研优势,又确保了成果的转化落地。同时,企业也应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形成人才与企业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让企业唱好创新主角,还需要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通过集成政策、金融、服务等要素,为企业创新扫清障碍,科技型企业数量逐年攀升。优质的政策环境,可以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只有不断健全“研发—转化—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才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培育出更多像华泰化工这样的行业领军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当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的主体时,科技创新就能突破“纸面成果”的局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进而推动“水城制造”向“水城创造”转变。科技创新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营造一流创新环境,让企业挑大梁、唱主角,创新之花必定会开遍鲁西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