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 磊 通讯员 徐淑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为加速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近日,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1部门联合推出《淄博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12项创新举措围绕数字人才“育、引、用、留”全链条精准落子,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此次新政立足淄博实际,明确勾勒出数字人才培育蓝图: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计划每年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确保参训人数超200人;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技能竞赛、技术技能贯通等多元渠道,每年培育不少于30名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以及不少于100名数字技能人才。目标的设定,为后续人才培育工作锚定了方向。
培育是人才发展的根基。新政在强化数字人才培育上打出“组合拳”:为助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举办不少于2期数字技术高级研修项目;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驻淄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借助市内外优质培训力量,积极开展高层次数字人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大力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针对重点群体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并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设立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完善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从理论提升到实践赋能,全方位锻造数字人才硬核实力。
人才培育是基础,引进交流同样关键。在数字人才引进交流方面,淄博将聚焦20条重点产业链,依据产业需求每年编制淄博市急需紧缺数字工程师目录。对于高层次数字人才,采用“一事一议”的灵活引进方式,全力组建核心攻关团队,破解重大项目、改革及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不仅如此,依托数字领域重要平台与重大项目,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来淄创新创业。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校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方式,开展数控加工、电子装配等数字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实现数字人才需求端、供给端有效衔接。
引进培育人才,更要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新政在这方面也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支持政策。符合条件的数字领域小微企业或创业人才,均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创业提振贷”扶持。其中,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
除资金扶持外,新政还在人才发展路径上持续发力。不仅支持驻淄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数字科研人才,通过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等方式投身创新创业浪潮。对于企业与高校共同急需的数字人才,推行高校招聘、校企共引共育共用的新模式,最大化发挥人才效能。
政策保障的最后一环,在于为数字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记者了解到,淄博将着手建设全市数字人才库,组建数字人才培育合作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在人才培育、服务、保障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数字人才培育“一体化”工作格局。此外,淄博市还将为高层次数字人才开通交通出行、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绿色通道服务,让人才安心扎根淄博,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