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隆卫报道)9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专场。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市民政局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优服务、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为民民政”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化“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好全市10万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提高9类17.7万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全额资助7.4万余名低保、孤困儿童参加“医惠保”;为4700余名特困、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1.2万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第三方照护服务;新增孝善食堂69处、规范提升159处,新增认知障碍床位154张,培训养老护理员1181人,为102家养老机构安装除颤仪。
坚持自信自立,打造“品牌民政”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十个一批”(推进一批试点任务、形成一批改革成果、打造一批示范站点、落地一批招商项目等)为路径,全力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截至目前,我市14项工作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福利、数字地名等4个国家级会议和全省老龄等3个省级会议在滨州召开,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16次。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活力民政”
有序开展5项国家级试点、8项省级试点,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福彩+婚俗”等改革事项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动阳信县全国数字地名标志应用试点创新突破。升级“1+8+N”救助管理区域模式,实施救助服务网络建设和“百站千点万人”项目,获评全国首批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创新“十全十美”“福彩+婚俗”改革品牌,推动福彩渠道建设转型发展,实现销售管理综合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实干民政”
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开展“一米阳光”民生定向捐助,实施助残、助老、助学、助困4大类13个民生项目,3年捐款超亿元,惠及30余万困难群众;深化婚丧习俗改革,婚姻登记实现了跨省、跨市通办,“深化身后一件事改革”,倡树文明新风。推动“接力助学”“童心守护”“益童成长”“筑梦添翼”等慈善护童项目落地落实,实现全市一万余名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全覆盖。
坚持系统观念,打造“心安民政”
出台《关于开展“心安民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竭力为最困难的人、最弱小的人、最可亲的人、最有爱心的人、最智慧的人、最无助的人、最幸福的人、最悲伤的人、最幸运的人等9类民政服务对象提供最贴心、最安心的服务。持续开展“三同三创”(同吃同住同心、创安创优创牌)专题蹲点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养老机构,全面了解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坐在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
坚持胸怀天下,打造“忠诚民政”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参加民生议题活动,持续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三个专项整治行动。厚植民政文化、培树优美生态,构建起具有高度政治认同、目标认同、价值认同、社会认同的民政生态,相关做法获全省推广,市民政局党组荣获2024年“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称号,博兴民政获评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下一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高标定位、高质服务、高效运行,全力以赴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努力把各项惠民之策、为民之举,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真正把“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