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整个国家经济比作人体,县域经济无疑是这个有机体的“腰部”。做运动的人都知道,腰腹部的“核心力量”是运动能力的基础。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本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对话县委书记”首期融媒访谈,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李海燕对话寿光市委书记李鹏,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围绕蔬菜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等话题,解析寿光从蔬菜之乡发展成为“千亿县”的密码。
县域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发力点
李海燕:寿光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首站,也是山东省5个“千亿县”(国内生产总值过千亿)之一,我们先请李书记给寿光画个像吧。
李鹏:寿光在全省县域的发展方位可以用“135”来表示:“1”就是,存款余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域第1位,去年达到1766亿元;“3”就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县域第3位,去年达到100.1亿元;“5”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县域第5位,达到1028.7亿元,连续两年站稳“千亿大关”,是全省5个“千亿县”之一。如果给寿光整体画个像的话,至少可以从5个方面概括:产业齐头并进、城乡均衡一体、城市开放包容、文化底蕴深厚、干群同心同向。
李海燕:全国百强县中有个“千亿俱乐部”,全国54个县入围,山东有5个。请问董院长,“千亿县”对区域发展意味着什么?
董彦岭:县域经济是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发力点。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就不再单靠一两个大城市,发展的根基就会更牢靠,发展的风险就会更小,发展成果才能惠及到更多的人群,对于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也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对一个区域而言,有了产业,有了经济体量,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有了根基。
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
李海燕:眼下,寿光全城都在忙菜博会,一派生机。现在种菜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李鹏: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大棚15.7万个,年产蔬菜450多万吨,年交易蔬菜900多万吨。现在的蔬菜产业和以前比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突出种菜卖菜,向更加注重输出技术、标准、模式全面转型,寿光围绕“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的总体思路发展,全面构建起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蔬菜全链条发展模式。
李海燕:寿光蔬菜全产业链的做法,能否给其他县域的农业提供些启示?
董彦岭:寿光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一是首创精神。寿光不是第一个做蔬菜大棚的,但是第一个敏锐意识到蔬菜大棚革命性意义的,也是第一个推进其产业化发展的。二是它的持续创新能力,总是能领先一步。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面对蔬菜大棚的普及,寿光没有放弃蔬菜产业,而是利用科技赋能,不断升级自身在蔬菜产业链上的位置。这些都是符合新质生产力特质的。
“一块石头”“一滴原油”里的新质生产力
李海燕:与大城市相比,县域产业发展条件有限,产业结构相对较重,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寿光如何破局?
李鹏: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两端发力”。就是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坚持把传统产业作为发展的硬支撑、转型的主阵地,持续拉长、做厚产业全链条,像富康集团实现了“从一块石头到一粒药片”上下游布局,鲁丽木业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一个家”多元化转型,鲁清石化实现了“从一滴原油到高端塑料颗粒”价值链延伸。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我们重点实施了“新兴产业扩增量行动”,主要围绕第三代半导体、绿氢、新型储能等新赛道,加快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像英凌半导体新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十二寸立式笼箱舟产品,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订单已排到今年年底,明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带动寿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李海燕:对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什么建议?
董彦岭: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最重要。但在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拥抱科技,向新而行,不断升级迭代,引进和培育新的产业。
县域经济,单靠守成是守不住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就寿光而言,要坚持工业强县,以工带农,以新带工。还要在新字上再下功夫,在科技赋能上再进一步。
“新农人”生活中的“三个两”
李海燕:在寿光采访的路上,我们看到星巴克、海底捞排队的客人不少,这在其他县域还不多见。
李鹏:寿光是一座充满活力、充满后劲的现代城市,可以从三个场景来感受寿光的消费层级:第一个场景是星巴克。寿光星巴克去年销售额280万元,在全省22家县级门店排第3名,客单价52元、居全省县级门店前3名。第二个场景是海底捞。寿光海底捞去年销售额2600万元,客单价100元,在全省县域中位居前列。第三个场景是全福元。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全福元,去年销售收入突破87亿元,居全省县域商业连锁第1位。
李海燕:我们在采访中听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在寿光,城里人买房会向农民借钱,您怎么看?
李鹏: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是寿光一个鲜明特点,体现在农民的生活状态上就是:“两套房子”,农村一套、城里一套;“两台车子”,一台生产、一台生活;“两身服装”,白天在农村穿工装劳作,晚上在城里穿西装消费;“两张面孔”,既留住了“老把式”,又吸引了新农人,充分体现了农村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一样的美好生活。
这里有一组数据比较说明问题:去年,寿光1766亿元的存款中,居民存款占比近70%、达到11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322元,农村居民达到3030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为1.76:1,远好于全国2.39:1,成为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李海燕:寿光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数据放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董彦岭: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的很重要的指标。寿光的1.76:1这个数据放在全省、全国都是很不错的。考虑到生活成本、生态环境的优势,综合幸福指数不低于城里人。这也是我们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为发展而拼、为领先而战
李海燕:山东提出,到2025年,实现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面对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发展现状,我们应如何发力?
董彦岭: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工业经济百强县中都有众多的县域入围。但整体而言,在百强县中的综合位次并不算太高,发展也不平衡,县域经济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持续更新的能力还不够强。概括地说,要发展好山东省的县域经济,一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二是向新而行、创新迭代,三是担当作为,敢于进位争先。
李海燕:就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有何经验和建议?
李鹏: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基础和发展优势,在谋划寿光发展上,我们重点把握了三条原则:一是注重决策“连续性”。二是注重思路“创新性”。三是注重工作“融入性”。
我感受到,县域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因素。去年我们提出了全面倡树“不折腾、不懈怠、不推诿,为发展而拼、为领先而战”的新作风,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过硬的作风来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