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天寒地冻,但位于淄川区的新星物流港,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满载物品的货运车辆往来穿梭,来自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的货物在此短暂停留,再奔赴千家万户……
在淄博的城市道路上,零排放、低噪音的换电重卡、氢燃料电池重卡等新能源车存在感越来越足,绿色货运正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运输方式。今年以来,我市把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作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来抓,聚力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物流经脉”稳而畅通。
向内夯实根基
畅达有形之路
临淄区齐鲁正本物流园内,满载蒙古国3000吨原油的专列正缓缓驶入,园区内机车快速精准对位,再通过检尺计量检验合格后,仅用6个小时就快速完成装卸,再将货物通过汽车运输送至客户。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力赛”,原油进口向来面临运输成本高、税负重、仓储难等问题,齐鲁正本物流园打造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公铁管多式联运、保税仓储、高效装卸、清关报关等功能,有效实现了原油进口的降本增效。这一模式下,齐鲁正本物流园实现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00万吨。
就在不久前,齐鲁正本物流园获批成为我市首个、全省第八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这一殊荣,意味着齐鲁正本物流园在化工物流两业融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大宗商品集散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市现代物流业“内功”不断积淀,迎来厚积薄发时刻。
为更好发挥新晋“国家队”带动作用,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加强统筹规划,在协助正本物流对上申报的基础上,也通过组织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向全市物流企业推广园区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正本物流“示范”引领作用。
磨炼物流基本功,优质项目是支撑。海月龙宫冷链物流园区展现硬核仓储力,物流配送服务半径达100公里,成为汇集全国各地食材的“城市冰箱”;中汇物流30万立方米公用型进口液体保税仓库获批投用,填补了我市“保税仓库+管道运输”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的空白;临淄区县域物流集中配送中心“统仓共配”模式助力“网货下乡”和“农货上行”,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中国供销淄博智慧物流产业园将成为具有区域保鲜配送能力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为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保鲜……今年以来,众多物流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投产达效,补链条、保民生、促商贸等作用愈加明显,让我市物流格局日益完善,枢纽作用日益彰显。
向外强势破壁
打破无形壁垒
弄潮儿向涛头立。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进入上位规划、链接高端资源,正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正本物流拿下“国字号”招牌,标志着我市申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又进了一步。
国家物流枢纽是国家推进物流体系重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组织水平的重要载体。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对于进一步激发物流在拉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的关键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窗口期,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的筹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我们编制了《淄博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规划3.98平方公里枢纽申报片区,同时组织8家企业组建枢纽运营联盟,充分整合欧亚班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平台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枢纽者,系万物互联中心。打造物流枢纽,我市物流的向外之旅也从未停歇。今年,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建立了淄博市推进物流枢纽通道建设工作联系机制,多次函商国铁济南局增加中欧班列发行计划。年初至今,全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4000车,同比增长超21%,货重约15万吨,同比增长超40%……越来越多产自淄博的优质工业品、商品“远走他乡”,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名副其实的“带货王”。
内外兼修
谱写物流新篇章
向内凝聚,向外联动,2024年我市物流发展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2024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六大物流升级工程,扎实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在推进物流项目建设、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加强物流产业运行监测等重点工作上集中攻坚,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链接起淄博乃至周边地市物流、人流、资金流,汇入经济发展大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玲向记者介绍了2024年我市物流重点工作。
练好“内功”提质量。我市将推动30余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持续打造高标准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
做好“外功”拓市场。我市将联合济南、青岛、潍坊等7地市和山东港口等3企业,共建黄河流域绿色物流一体化先行区合作联盟;推动鲁疆班列顺利开行,拓展东西双向互济国内国际物流新通道。
内外兼修的淄博物流,将迸发出更大能级,为支撑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提供不竭动力。(全媒体记者王奇 通讯员李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