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冬枣飘香。沾化冬枣是滨州市沾化区的特色珍果,近年来,全区积极实施 “双增双提”工程,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持续提质增效。
金秋,沾化冬枣熟了。
9月20日上午,沾化区富源街道董卜堂村种植户张吉才正在自家经营的冬枣大棚采摘鲜果。他告诉记者:“种植的品种有一代和二代(沾冬2号),目前一代冬枣价格10元以上,二代冬枣初上市时单价可达50元以上,综合每亩收入2万多元。”粗略估算,他的20亩冬枣年收入达40多万元。
张吉才介绍家庭种植冬枣增收情况。
冬枣成了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除了发展以户为单位的种植模式,沾化区还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改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富源街道罗家村,面积1000亩的“罗家千亩冬枣融合示范园区”正在打造中。
富源街道党工委委员宋其波介绍,针对农村年龄结构老化、土地碎片化等问题,罗家示范园围绕冬枣产业探索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目前已流转土地600亩,建成冬枣设施大棚550亩。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罗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头雁领航、强雁带动、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牵头领办“彤红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销售服务”的六统一模式,高起点建设智能化冬枣示范大棚,并配备农残速测、二维码追溯系统等,为‘种好枣、种精品枣、种高端枣’打下基础。
9月21日一早,农户把鲜果送到富源街道大王冬枣市场。
在党支部动员下,党员先行先试加入合作社,带动群众租赁大棚,实施标准化种植。种植技术上,园区探索实施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分区种植Y字形、主干形、分层形、开心形4种树形枣树,同时引导群众在棚内套种西甜瓜等作物,充分利用农林资源。
该村6名在外人才也积极参与,帮助村庄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对接打通了线下“农超对接”渠道和线上电商平台,沾化优质品种“沾冬2号”每斤可以卖到50元以上,实现了优质优价。2022年,富源街道实现冬枣产量50万斤,其中“沾冬2号”8万斤,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3万元。
富源街道的改革探索,是沾化区积极推动冬枣产业提档升级的缩影。近年来,沾化区持续推进冬枣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了集生产、研发、加工、物流、销售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已培育8家冬枣深加工企业,研发了冬枣糕点、冻干冬枣、枣木雕刻等系列产品;同时以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为核心,建设了3条冬枣采摘长廊,擦亮了乡村旅游品牌。
沾化冬枣丰收,销往全国各地。
9月20日,在滨州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十五届沾化冬枣节开幕式上,“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项目” “1.2亿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沾化冬枣数字化销售项目” 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成功签署,推动产学研用进一步深度融合。
产业增效,枣农增收,沾化冬枣历经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从56株“庭院枣树”到30万亩“冬枣园林”的鲜果神话,成了实实在在的强区富民产业。 “近年来,沾化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连续三年实施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新建大棚6.1万亩、改良“沾冬2号”3.3万亩,当前30万亩冬枣丰收在望,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50亿元。” 滨州市沾化区区委书记袁志勇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通讯员 贾海宁 吴志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