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岁的昌邑市龙池镇龙东村村民齐宝臣,古稀之年又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以前经常站门口晒太阳的他,如今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村里的牛街牛杂巷子店上班,洗菜理菜煮牛肉,一年收入4万多元。
“9点上班,2点下班,下午4点再到晚上7点半。店里天天有桌,生意不错,多亏了这条牛街。”齐宝臣告诉记者。
齐宝臣到牛街上的牛杂巷子店上班。
齐宝臣所说的“牛街”,之前是龙东村的老村区。上世纪90年代,随着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龙东村进行了整体东移,形成了东半部为新房新村区,西半部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的老村区。因年久失修,老村区大部分旧院落濒临坍塌,局部还出现了残垣断壁、垃圾成堆的现象,一度成为村里环境治理的“老大难”。
“我们村总共三百来口人,集体经济薄弱,也没有可以现卖现用的资源,所以,如何能改变村庄面貌,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一直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龙东村党支部书记齐百川向记者介绍。
契机来自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
按照昌邑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近年来龙东村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机会,对老村区进行了全面清扫、整修。在龙池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2020年7月,龙东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昌邑市齐氏乡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整合老村区37处旧院落,对外进行招商引资,与潍坊创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4家运营商开展合作,实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公司”的模式,联合打造齐氏牛街牛产品餐饮项目。目前,牛街上已成功运行了牛肉包、全牛宴、牛杂巷子等11个牛产品餐饮店。
龙东村牛街一角。
“我们村是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曾有着500余年制作牛产品餐饮的历史,好多村民家中有牛产品烹饪配方的传承,这也算是我们的一个饮食文化资源。”齐百川介绍。
通过口碑相传和对外推广,牛街生意逐渐火起来,村民和集体也跟着齐增收。一方面,村民的老旧院落出租每年可得固定租金,最开始是每间屋500元,现在涨到了每间屋2800元;另一方面,村民来牛街打工可得工资收入,平均都得4万多元;村集体则通过合作社实现运营商的利润分红,用于村庄建设和经常性开支。
据齐百川统计,除了固定店员,2021年,牛街总共用零工3700多个,按一个工80元算,又可为村民带动增收近30万元。不仅本村人就业受益,周边村也有人来打工。村民齐东梅今年50多岁了,在牛肉包店包包子一年收入4万多元。村民齐丽娜在牛肉包店当主管,一年工资8万多元。
“平常一般每天卖5-6千个包子,节假日一天能卖出1万多个,村民们都干得很起劲儿。”齐丽娜说。
龙东村村民齐丽娜介绍牛街上的特色小吃牛肉包。
牛街上牛肉包店新鲜出锅的牛肉包。
“我们村比较小,人也少,以前就是单纯靠种地,知道的人不多,现在可不一样了,成了美食名村、旅游名村了。”齐东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进一步盘活村庄现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又推进民宿、企业家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齐氏牛街新媒体运营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推广了齐氏牛街品牌和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
村支书齐百川介绍新媒体运营基地带货的当地特色农产品和预制菜。
今年,在潍坊市派第一书记的协调帮助下,村里争取到20万元资金,在齐氏牛街原有两条东西街的基础上,又打造两条南北街,逐渐形成南联北扩、两纵两横商业格局。
“龙池镇区位优越,我们鼓励和扶持各村依托龙池镇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以深度融入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发展,在镇区周边逐渐打造起一个以齐氏牛街为特色亮点、集餐饮娱乐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商业中心。”龙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耿慧丽向记者介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李国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