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红彤彤的苹果、绿油油的茶园、鲜嫩嫩的蔬菜……
在临沭县青云镇的一个富硒苹果园,村民韩红东正在清点装车苹果数量。他在村里承包了120亩土地,种植富硒苹果,因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果子还没摘下树就已被预订一空,远销全国各地。维纳斯品种卖到了10多元一斤。说起收成他的喜悦溢于言表,连说还行。
富硒苹果、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富硒新型农业已为农民带来了动力,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一举多得”。
硒元素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元素之一,更因其可防癌抗癌而备受关注。10月25日,中国地质学会认定和公布了第二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名单,临沂市兰陵县矿坑镇西北天然富硒地块荣登榜单,为全国60个天然富硒土地之一,这也是我市首次入围该名单。矿坑镇此次获得“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的硒平均含量为每千克0.49毫克,是我市优质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的代表。
此次天然富硒土地由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申报实施。根据前期开展的山东省兰陵县北部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圈定绿色食品产地面积412.80平方千米,富硒土地面积61.38平方千米。基于此成果,按照中国地质学会的相关要求,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选取矿坑镇西北的矿坑村、后立庄村、惠民庄村部分地块编制富硒土地划定成果报告,成功申报富硒土地面积3799.13亩(其中绿色富硒土地878.63亩、无公害富硒土地2920.50亩)。中国地质学会将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授牌,颁发认定证书,这对富硒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土地自有价值和生态价值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开展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工作,旨在更加精细地指导农民和企业进行有效农业种植,将富硒优势转化为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七队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临沂天然富硒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余西顺说,“目前由我队勘查的全市富硒和潜在富硒土壤面积达13.96万亩,我市具有优越的富硒产业基础。”
近年来,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在临沂广泛实施土地质量调查。开展了兰山区、兰陵县北部、沂南县东部、临沭县北部等土地质量调查,查明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和主要农作物的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行等级划分,摸清了土地质量“家底”,查明农用地环境质量状况,圈定富硒、富锌、富锗优质特色或绿色耕地资源分布区,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及促进科学合理施肥等方面提供规划建议。还对沂南县双堠镇西瓜、依汶镇黄瓜、临沭县苹果、莒南县茶园、郯城县小米等特色种植区农业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农产品品质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水土等方面的关系,开展土壤元素含量、生物有效性和元素交互作用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提出优质绿色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富硒产业集绿色农业、健康产业于一体,属于新兴产业。发挥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富硒产业,培育特色富硒品牌,对于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对于农民增收和全民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富硒生产、加工、观光、康养多业态融合发展是趋势。目前全国多地积极发展富硒产业,培育自己的富硒品牌,将富硒产业上升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比如作为全国富硒示范县的江西省万安县有富硒农产品注册商标12个,26个产品取得富硒农产品认证。为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万安县从顶层谋划,成立了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开展全域硒资源调查,出台了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暂行办法,从品牌创建、生产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鼓励助推富硒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三方得利”发展模式改革试点,加大了富硒土地的开发利用,不断拓展规模,建立了一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唱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从富硒水稻、富硒水果、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到富硒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再到富硒休闲观光农业、富硒康养农业……富硒产业振兴未来可期。
未来,我市富硒产业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依托富硒土地资源,激活富硒产业,开发更多富硒农产品,打造地方富硒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必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
余西顺表示:“七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持续不断做好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临沂富硒产业发展贡献地质力量,助力沂蒙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安连荣 通讯员 李 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