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4月15日一大早,邹平市九户镇东风村生猪养殖户刘玉红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清理完猪舍,接着给猪喂食。“剩余的饲料还能维持20天左右。”刘玉红有点担忧地说。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生猪养殖行业的一个场景。
畜牧部门“接站”
保障猪饲料供应
因为邹平市出现疫情,九户镇实行交通管控措施,要求全体人员不出不进。“幸好在实行管控前,我从当地经销商手中买了50吨饲料。”刘玉红说。
与刘玉红的幸运和淡定不同,养殖户李峰前段时间却一直在为饲料短缺而着急。李峰的养猪场,位于邹平市九户镇草于头村,现存栏生猪136头。他一直采用定期从外地购买饲料的方法,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打乱了养猪场的生产秩序。眼看着自家养猪场储存的饲料所剩无几,运输饲料的车辆又进不了村,这可急坏了他。
“好在,政府开通了绿色通道,及时帮忙办理了通行证,现在,我可以开车到高速路口接饲料了。”3月29日,李峰看着自家的猪吃上饲料了,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就着手对全市畜禽养殖开展全面排查,并开通了热线电话,24小时在岗在线及时收集养殖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就地解决的立即上报。同时,我们建立了问题台账,解决了的问题及时销号。”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赵雷说。
山东邹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兴雨介绍,“一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生猪出栏日期临近,产品如何向外运输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后来政府帮助我们协调,办理了运输车辆通行证,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据统计,截至4月18日,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已累计为畜禽养殖场、饲料兽药企业、屠宰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2569张。
据了解,为解决饲料原料和畜禽产品运输不畅的问题,邹平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一支由局直属部门值守人员和镇街兽医站值班人员组成的“接站员”队伍,给封村的养殖户“隔空”线上办理通行证。企业持通行证,就可以直接到高速路口接送饲料运输车,保障饲料供应。截至4月18日,这支“接站员”队伍已协助引导116辆车辆通行。
此外,针对饲料、畜产品产销渠道不畅及资金短缺等问题,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了畜牧业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由养殖场户、畜牧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填写、上报供需信息,工作人员把信息汇总整理后,及时通过公众号发布。
面对行业“寒冬”
养猪户调减产能
新冠肺炎疫情对畜牧业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终究要云开雾散。而令刘玉红等养殖户愁眉不展、压力重重的是持续低迷的生猪市场。
“去年这个时候,出栏的生猪每公斤可以卖到28元左右。现在,每公斤只能卖到13元左右。”刘玉红十分无奈地说。
来自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14周(4月4日至10日),山东生猪出栏均价为每公斤12.42元,同比降低43.37%。
面对生猪养殖行业“寒冬”,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养殖户选择调减产能,实施自救。
刘玉红就是一个例子。为减少亏损,从去年开始,她就逐步减少养殖场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如今还剩30多头,而最多的时候有80头。她打算在维持基本产能的基础上,再缩小生猪存栏规模,挺过这段生猪生产经营的低谷期。 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部门协调会议。会议认为,受供求关系影响,生猪价格进入周期下行区间,加之近期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养殖持续亏损,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合力应对,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
打造全产业链
规避市场风险
“目前猪价持续下跌,饲料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养猪户们普遍面临着饲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郓城华宝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传锋告诉记者,算上饲料、疫苗药物、折旧、人工等费用,现在养一头猪亏损500元左右。华宝公司未雨绸缪,先行一步,从2021年3月开始逐步缩小生猪存栏规模,由原来的1.4万头缩减到如今的4800头左右。
“尽管生猪出栏价格下跌,华宝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未受大的影响。”张传锋透露,全产业链的优势,让公司不同业务之间形成互补,有效规避了猪周期步入低谷期带来的亏损风险。
据了解,除了生猪养殖,华宝公司的经营项目还涵盖生猪屠宰、饲料加工、畜产品销售等产业,是鲁西南较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年生猪屠宰量达100万头左右,冻品储存能力2万吨左右。
现在,华宝公司形成了一条“从养殖到餐桌”的生猪全产业链,实现了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从饲料加工到生猪规模化养殖,到屠宰加工,再到猪肉流通、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监控,确保群众吃上安全优质的放心肉,同时此举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