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25日一大早,汶上县南站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等待“老人专属”理发师刘茂临。自1969年从部队退伍后,刘茂临就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义务理发之路。不管是酷暑严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会在每个月的25号准时上门给敬老院的老人们服务。
刘茂临说,给敬老院的老人理发有学问。那些腿脚利索的老人几分钟就能理完,但瘫痪在床和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就不一样了,需要把老人扶起来,有时候还要跪在床头理发。南站街道敬老院有60多位老人,老刘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遇上脾气坏的老人,老刘就边理发边说笑话逗他们。刘茂临成了敬老院最受欢迎的人,每次来都有20多位老人排队理发。一些老人已经记不起自己的亲人,却唯独记着“老刘”。
“有一次,刘茂临生病住进了医院,没法来敬老院给老人们理发,他就打电话给我说明情况。刚刚病愈,手上还贴着输液贴,他就来给老人们理发。”敬老院院长刘静说。
“那时候还不兴电动四轮车,冬天骑自行车手脚和脸冻得像猫咬那么疼,有心不去吧,但是想想那些老人们还都盼着我呢。咬咬牙,接着往前骑。”刘茂临说。不管天气如何,他总是按约定的日子来到敬老院。老人们数着日子,每隔30天,都不由自主地向门口张望。
半个世纪来,他不仅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理发,还走村串巷,义务照顾街道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脱贫家庭的老人。理发用的推子换了四十几把,他把自己浓浓的情意“剪”进了每一个人的心。
潘村的潘忠臣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瘫痪在床。潘忠臣的儿子几次请理发师去家里给老人理发,都遭到拒绝。刘茂临听说此事,二话不说带上理发工具去了潘忠臣的家。潘忠臣瘫痪在床不能动弹,刘茂临就跪在床边上给他理发,这一跪就是半个多小时。他一边跪着给老人剪头发、刮胡须,一边给他讲笑话、拉家常,头发理完了,刘茂临腰疼得直不起来,后背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久未出门、内心寂寞的潘忠臣像是遇到了亲人,拉着刘茂临的手久久不放开。从那以后,每个月的月底他都盼着刘茂临去,稍晚就让儿子打电话催。
92岁的李玉荣独自一人居住,身边没亲人。刘茂临没事就往他家跑,理发、刮胡子、收拾屋子,天气好的时候骑着三轮车带着他散心、晒太阳。李玉荣临终,刘茂临给他理了最后一次头发,老人含着眼泪把积攒的500元钱塞到刘茂临手里,他说这辈子能遇上刘茂临是他最大的福气。刘茂临含泪送走了李玉荣,把500元钱悄悄放进了老人的抽屉里。
像潘忠臣和李玉荣这样的情况,在刘茂临多年的志愿服务中数都数不清。刘茂临常说:“我比雷锋小一岁,我们同在一个部队,我要时时刻刻向他学习。”他还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时代在前进,但雷锋精神不能丢,只要还能动,我就要一直干下去。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马洪涛
张 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