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剑桥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齐晓光 魏珺钰
放着月入一万五六的高级焊工不做,回家流转土地当种植大户,一家四兄弟种了4400余亩。在阳信县河流镇一家合作社,等着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达200余人。
11月19日,记者在阳信县河流镇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遇到了前来结算农资费用的孙占峰,他正是“四兄弟争种地”中的“主角”之一。36岁的孙占峰是劳店镇孙家围子村人,他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后来做到了一家大型商超的管理层,一年能挣一二十万。“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就不愿意出去了,2012年开始回家种地。”从最初种几百亩到今年的3000多亩,孙占峰的“土地经”越念越大,村里的地都包完了,就到邻近河流镇包地种。附近无地可包了,他还从相邻的惠民县流转了1000多亩地。
“现在种地和老一辈不一样了,平时主要就是我一个人管理,有啥农活了就交给合作社托管,除了选种、浇地的时候用点人,平时用不到什么人工,都是机械化作业。”孙占峰说,最忙的也就是两个收获季节,加起来一个月左右。
收入如何,孙占峰给记者算了笔账:“平均算下来,小麦亩产能到900多斤,好的能到1000斤,玉米亩产也能到1000多斤,扣除种子、化肥、农药、人工、流转费这些成本,一亩地年纯收入500块钱左右不成问题。”
孙占峰兄弟五人,大哥在高校工作,二哥原来开货车,三哥是高级焊工,四哥开塔吊。看着自己靠种地日子越过越好,孙占峰便动员几个哥哥和自己一起干。
“我1993年就去辽宁那边做焊工了,当种植大户前一个月也能赚一万五六。看我弟种地收入不错,一年也就忙那么一段时间,就回家种地了。”今年45岁的三哥孙立成告诉记者。
在孙占峰的带动下,2019年,二哥孙占勇流转了300余亩地,三哥孙立成流转了800余亩地,四哥孙占辉去年也加入了“种地大军”,流转了300亩地。
“政策好,这两年粮食价格也不错,只要规模上去种地也能赚到钱,光我们村种地大户就有几十人。”孙占峰说,他们村附近的土地现在是“一地难求”。
成立于2015年的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社员327人。“合作社2014年开始做土地托管,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霞对记者说,“种粮大户通过合作社托管服务,每亩降低成本260-280元,增产12%左右,每亩利润最低保障350-400元。”
在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又重新种起了地,“目前在我们合作社报名排队,想流转土地的农户就有200来个。”张凤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