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菌丝多白,一点杂菌都没有。”10月22日上午,梁山县杨营镇宏育源畜牧养殖合作社有机肥厂内,王鹏鹏抓起一把发有机肥给李明月,“这样的就可以直接造粒、装袋了。”
10月22日上午,王鹏鹏(左)和李明月在有机肥厂。
秋日的暖阳,撒在两位青年人身上,温馨而和谐。蓝天白云映衬下,他们身后黑褐色的有机肥,已经销往渤海之滨、泰山脚下,既帮这个养牛大镇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也成为两人爱情的见证。
杨营镇是养牛大镇,现在镇域出栏肉牛一年近10万头。七八年前,农户都在自己家养,规模小,生产的粪污自然发酵后,都种田消纳了。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粪污对村庄的污染也日益严重,镇里从2018年开始,先后规划建设起宏育源、兴联、浩越3家养殖小区,引导养牛户集中养殖。集中养殖后,粪污处理成了大问题。最先建起来的宏育源养殖小区,成立合作社,率先摸索起来。
“开始,我们集中养殖量只有2000多头,都卖给了养蚯蚓的。” 合作社总经理高育宏介绍,2019年,合作社集中养殖肉牛量增加到八九千头,每天产生粪污多达150方,用刮粪机代替了人工清粪。刮粪机刮出来的牛粪,有一半多可以用来养蚯蚓;但剩下的一半,因为太稀,养蚯蚓的也不要。
“我们想把水分挤出来,发酵做成有机肥。”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买了有机肥生产设备,建设发酵车间,又到处买食用菌菌渣做辅料,买菌种,折腾了一年多,也没生产出有机肥。去年冬天,合作社粪污处理厂牛粪堆积如山,高育宏、张良福等合作社负责人愁眉不展。
“咱不能放弃,得继续干。” 去年冬天,高育宏又到小路口乡一个菌种场进辅料,听说有个养牛场的牛粪生产的有机肥非常好。他登门请教,遇到的正是王鹏鹏和李明月。
王鹏鹏毕业于聊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7年回乡创业,和两个大学同学一起成立了山东坤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头扎进有机肥行业,已摸爬滚打4年,掌握了过硬的有机肥生产技术,也在行业里积累了一定人脉。2019年,王鹏鹏大学时的女友李明月,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加入公司,让王鹏鹏如虎添翼。
“到我们合作社来吧!”高育宏豪爽地发出邀请,“我这里有厂房、有设备,你们纯技术入股,收益咱一人一半。”
王鹏鹏打开翻堆机,回到车间走廊。
王鹏鹏到合作社有机肥厂后,把翻堆机的刮齿换成了挠齿,让机器翻堆更均匀更彻底。
春节后,王鹏鹏带着李明月来到合作社有机肥厂,把牛粪处理到含水量50%以下,把翻堆机的刮齿换成挠齿,筛选出专门发酵的好氧菌,对厂区进行重新规划,简化原来繁琐的生产流程……6月份,合作社有机肥厂生产出第一批有机肥。
王鹏鹏利用积累的人脉,到处拿给老客户看,李明月开起视频直播。不到一个月,青岛一家蓝莓生产基地一下子签下了15000方的订单,泰安的一家大型农庄要常年定量订购,当地的西瓜、大棚蔬菜种植户也纷纷签购买意向……
李明月经常把有机肥生产过程做成视频发到平台。每一次客户的肯定,对两个青年人都是莫大的激励。
“王鹏鹏来了,我们牛粪处理就不用愁了。”高育宏说,“这不,青岛的客户,前两天刚拉走了一车。”
合作社的牛粪成功变身有机肥,比原来自然发酵的粪肥身价增加了两三倍,并且减少了污染,占地方少,销售快。王鹏鹏手上的客户订单,要求他得马上扩大生产。镇上兴联、浩越两家养殖小区的负责人听说后,前段时间也找上到了王鹏鹏。
“咱都接下来!” 王鹏鹏对李明月说,“多挣点钱,咱到春节前后结婚吧!”
“行。”一旁的李明月,白皙的脸上泛起阵阵红晕。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 通讯员 薛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