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近年来,山东聊城紧紧围绕“山美、水美、乡风美”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出一片“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
整齐排列的大棚,整洁干净的鸡舍,这是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聊城莘县古城镇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园看到的景象。和以往粗放、脏乱的养殖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近年来,古城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绿色生态循环打造莘县现代农业产业链,摸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道。
据介绍,莘县古城镇拥有钢架式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大拱棚305座,目前已建成12栋鸡舍,养殖蛋鸡60万只。一边养殖,一边种菜,莘县古城镇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园完成从种养分离到种养结合转变,实现“种养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大棚产生的瓜菜秧子、秸秆和养殖产生的鸡粪经过腐熟加工形成有机肥,用于大棚瓜菜种植底肥。这种生产模式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最后增加了收入,简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产业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则是另一番清新脱俗的画面。
走在村道上,空气清新甘甜,道路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省级森林村庄的称号名副其实。以往,这个村子却是另一个“画风”,污水横流,垃圾随处见,村东头的污水坑看上去很硌眼。
近年来,任堤口村以“洁、净、美”环境为目标,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村庄面貌。污水坑通过清淤、修整、绿化,打造了独具乡村特色的月池,池内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投放了淡水鱼,池边还搭建了一条观光长廊,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观光、散步的好去处。
同时,任堤口村整合村集体土地160亩,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甜瓜、豆角等无公害绿色产品。充分利用路边、渠边、河边、房边“四边”空闲地,栽植海棠、垂柳、碧桃等树木7万余棵,绿化面积达130亩,最大程度把土地利用起来。往日的破烂村庄摇身一变,立刻上了档次。“环境好了,还有挣钱!”任堤口村的幸福指数瞬间提升了。
走进聊城乡村,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在高唐县汇鑫街道西孙村,可以看到这样的奇景,锦鲤“游”进了废窑地,村集体收益一下翻了八倍多。原来,在西孙村,有一块33亩的废窑地,多年闲置。经研究,村支部书记李风华通过网上对外发包,临清一位客户以183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下来,村集体收益一下就翻了8倍多。废窑地摇身一变成了美观的锦鲤池,让村里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为聊城广阔的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正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及的现代农村绿色画卷。
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人居条件。走在聊城辽阔的绿野田间,一幅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鲁西大地徐徐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