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产教融合”促实业创新,滨州寻找双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2021-10-19 09:21:5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文 | 崔京智

  10月11日下午召开的“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滨州专场上,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永祥介绍了滨州“双型”城市的建设成效。当前滨州五大优势产业集群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营收达到10234亿元。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粮食、肉牛加工量居全国第一位,绳网和厨具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位。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406亿元,列全省第四位。

  让人瞩目的产业规模是滨州过去数年乃至数十年发展所积累的结果,而这也将成为滨州铸就未来的底气与原生动力。在时代面前,滨州正作出改变,这座黄河边的城市,最大的魅力便是不断变革后的新景象。

  滨州城区风景区

  产教融合新模式,滨州“智者云集”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并通过试点,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标志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正向纵深迈进,城市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改革政策落实的主节点。

  产教融合也将成为滨州下一个时间段的重点工作。

  产教融合作为产业链与教育链相耦合的一种合目的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的合规律性使然。其实这并非新名词,早在2014年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势在必行。其后数年国家和各省政府陆续出台多方政策,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如今,试点城市的出现,更是代表了某种趋势,创新驱动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之下,产教融合也愈发被重视。

  有学者预测,在未来,产教融合将拓宽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此时滨州尽管并非试点城市,然而在此之前,就已经迈出产教融合的脚步。

  更为可贵的是,这是滨州市面对时代潮流的主动出击,有着鲜明的滨州风格,滨州根据自身区域特性,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产教融合之路。

  滨州职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程度不高。滨州着眼动能转换,强化创新驱动,探索出了一条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发展路径。

  首先,系统布局“五院十校N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规划建设了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打造了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实现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三家”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耦合,致力于“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示范平台。

  同时,深入推进“引企入教”改革,积极引导魏桥、京博、愉悦等行业龙头企业与院校深入合作,涌现出了“N1N”产教融合发展的“京博模式”“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康养+研创+制造+职教”的“愉悦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精准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隙对接,院校、企业“双元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加之滨州实施“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新政等诸多人才落地政策,区域人才吸引力、聚合力不断提升。

  在诸多政策导向的引领下,滨州市人才数量和质量迅速上升,2019年全市共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近1.1万名、硕博士近1500名,同比增长约1.9倍、2.8倍。2020年1至9月份,全市共引进高端专家106名,本科以上大学生近10441名,其中引进清北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31名,较去年增长4倍,呈现人才“净流入”态势,人才层次、结构也明显增强。

  人才正在构建起滨州经济发展的基石,并且良性循环逐步推进,为滨州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而人才不断聚集的所积聚对于城市的科技创新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在逐步体现。

  坐落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滨州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

  动能转换再起势,创新绘就滨州未来10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周乃翔在青岛调研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科技创新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代省长首次青岛之行,主题鲜明,创新二字令人印象深刻,而创新也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滨州市发展的主题。

  2020年滨州市获得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这是对于滨州几年来一大魄力破旧立新进行动能转换结果的肯定,只有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滨州的产业才能迈向新动能,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实业创新之路,既建基于新旧动能转换之上,也根基于滨州产业积淀之中,这条路如何走,对于滨州而言的确是挑战。

  去年12月,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报告中体系胡,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共性要求,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分别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引导城市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

  尽管滨州如今距离国家创新型城市尚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或许可以在其中一窥滨州实业创新的可行性。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一点在报告中得到充分验证。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超出具有同等创新能力的其他城市。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则是人才。深圳、广州、杭州、苏州等排名靠前的创新型城市,同时也是在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

  去年以来,滨州经济和民生各项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上半年,GDP增长13.1%,高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列全省第5位;1-8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9%,列全省第3位;税收收入增长33.3%,列全省第1位;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3%,列全省第4位;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30.3%,列全省第3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4%,列全省第2位,经济规模早已今非昔比,同时诸多政策导向的引领下,滨州市人才数量和质量迅速上升,人才层次、结构也显著提升。这代表着滨州已经有能力摆脱投资依赖,走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的滨州已经来到了发展的节点,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从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滨州破题的必经之路。而滨州根据自身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开展实业创新建设,已然形成了独具滨州特色的创新发展格局。

  京东产业园

  政策赋能,打造双型城市的“滨州路径”当前,滨州发挥己身资金和人才优势,建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载体3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达到275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52.94人,列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6.1%,列全省第2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0家,列全省第7位。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8%。

  面对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耗能高的实际,滨州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以价值链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2019年以来,出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20条,推进“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品牌高端化”,全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2020年前三季度,高端铝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长9%;中高端附加值产品本地转化占比46%,比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上半年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家纺服装、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290亿元、1235.8亿元、984亿元、865亿元,分别增长28.6%、19.2%、7%、12%;中高端铝制品占比60.3%,比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

  2020年滨州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今年1-7月份,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60.3%,较去年提升10.2个百分点。同时持续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技改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去年,我们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6.6%、列全省第一位;今年1-8月份,增长27.8%、列全省第四位。

  另一方面,滨州坚持市场化配置要素,全面贯彻“双碳”战略,深入实施“三个坚决”,坚持“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出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十强产业创新联盟全覆盖,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等“五大战新产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食品加工、家纺服装、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升级。

  据悉,1-7月份,滨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9%、48.5%,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10.8%,列全省第2位。特别是,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达到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21家、市级2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省级13家。

  “智者”云集的“智城”,以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变革,在吸引人才聚集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以实业创新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今后滨州将推进“双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平台升级工程,充分发挥“五院十校N基地”平台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突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交易、共享、数据服务等服务功能完善和作用发挥升级,启动二期工程及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推进“赋能职教名城”创建。

  中国铝谷

  从困顿中崛起,于涅槃中新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的滨州,带给我们新的启示。而走出具有“智城”特色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会为其他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德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
下一篇:聊城市扎实推进秸秆精细化还田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