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帆
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在全国推广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青岛、成都、常州等8个城市72项做法入选。青岛成为北方城市中唯一入选城市,成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责政府机构、建设“青岛政策通”平台、设立“青岛企业家日”、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等14项做法入选。
在青岛有一个共识:民营经济强则青岛强。民营经济占据青岛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是青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87.3万户,同比增长11.1%,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今年1-8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902.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2.5%;民间投资增长13.9%,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9.0%,是推动青岛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发展动能从“要素依赖”变为“创新驱动”、商业模式从“市场+”变为“互联网+”……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要素成本高与新型要素获得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面前,“融资的冰山”、“转型的火山”和“市场的冰山”,都需要用智慧的方式和强有力的支持来化解。
做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支持工作,需要城市构建更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2019年1月,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应运而生,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这个统筹负责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实施、综合协调和服务指导的部门,专解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这一举措,使青岛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首个设置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城市。在全国入选的8个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城市中,青岛也是唯一一座成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责政府机构的城市。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帮扶、协调、服务民营企业,认真当好‘店小二’,在融资、创新创业、用工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打破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搬走‘三座大山’,为青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善武说。
灵活机动、善于创新,是民营企业的特征和优势。在服务民营企业的过程中,青岛也“脑洞大开”,积极为民营经济搭台赋能,打出创新服务的“组合拳”,在全国率先推出民营经济创意会平台,创造性地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实施奖补。
“在民营经济创意会上,我们发布了非晶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创意方案,并提出在青岛市落地推广,市民营经济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20多个部门一起,面对面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人才等问题,并为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岩说。
在青岛创业期间,石岩深深感受到,青岛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各种机遇,青岛尊重、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创新创造,用“真金白银”保障企业创新创造。在政府全力支持下,青岛云路在非晶合金材料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一,实现了非晶材料的进口替代,将纳米晶超薄带做到了行业最薄最宽。
让政策听得见、看得见、被企业知道,是服务民营企业政策兑现的第一步。针对政策不知道、看不懂、申报难、落实慢等企业遇到的共性难题,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以全市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为目标,牵头探索建设了“青岛政策通”平台。
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通过“青岛政策通”平台了解疫情期间企业能享受到的最新的稳岗就业、财税扶持、房租减免等政策;只需输入基本信息,企业精准匹配的扶持政策、能够申请的补贴、减免的费用就能“码”上落实。政策看得见、优惠摸得着,让企业家们感到暖心,也提振了加劲发展的信心。疫情期间,“青岛政策通”的二维码在企业园区、写字楼火了起来,“接地气、务实、流程便捷”成为社会各方评价“青岛政策通”的高频词。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青岛入选的这14项做法基本涵盖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完善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的举措,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营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