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晓辉)山东肥城大汶河畔的汶阳田里,油亮油亮的小麦成方连片。“这200来亩地去垄后能增加20亩种植面积。”肥城汶香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国柱,在地头边察看小麦长势边说。
田垄作为传统种植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田地分界、引水浇地。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田灌溉设施的提升,田垄作用弱化,“减垄”或“去垄”不仅能增加有效种植面积,还可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在肥城市安驾庄镇蔡颜子村,地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汪西军正遥控他的“自走式”喷灌设备,对小麦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
说起“减垄增地”,50多岁的种粮“老把式”汪西军一笔效益账算得很清晰。“以成方连片50亩算的话,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约10%、近5亩,能够增收小麦近1万斤。”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梅介绍,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肥城今年将在安驾庄、汶阳、边院、孙伯等乡镇先行开展2万亩“大田无垄”种植模式示范试点,择优遴选50亩以上成方连片种植的粮食规模种植户作为实施主体。同时,按照“先验后补”原则,每亩补贴不超过亩平均投资额度的50%,每亩最高补贴不超过200元。
肥城还鼓励引导本土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减垄增地”,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规模化发展粮食种植基地。
“我们与种粮大户合作,建立了优质小麦基地10万亩,还提供良种、肥料补贴,签约的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共150多个。”山东富世康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德成说。
据初步测算,“减垄增地”全面施行后,肥城一年可增加4.5万亩小麦有效种植面积,增产9000万斤,增收1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