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行业资源,打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就诊渠道,补齐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短板,将县域医疗资源整合成“一盘棋”……近年来,山东东营市利津县通过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闯出了一条医共体建设实干之路。
高位推动,积极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当前,医改进入“深水期”。据介绍,自2019年,利津在全县范围内紧锣密鼓地展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组建1个委员会、1个集团,多个成员单位的管理体制,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在持续推进医改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医共体+健康利津的“利津模式”。目前,以利津县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3个直属医疗卫生单位,8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县域医共体建成,活跃在群众一线。
2019年8月,利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利津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织、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卫健、市场监管、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委员会。2019年12月,成立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对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医共体内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贯通,牵头单位专家进入基层坐诊、带教,职责清晰,互为补充,互利共赢。
发挥龙头单位优势,打造基层卫生院特色科室
利津县全面提升成员单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造基层卫生院重点科室。在市级医院选派3名业务院长下沉基层后,利津县在2家县级医院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乡镇街道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实现县域内业务院长全覆盖。目前,4名县级医院下派业务院长已分别在虎滩中心卫生院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明集中心卫生院建立健康体检中心,汀罗镇卫生院打造口腔科特色品牌,北宋镇卫生院建立“艾灸理疗康复中心”、“心血管诊疗中心”、“妇科、产前检测与产后康复中心”。下派坐诊医生105人次,接诊患者1000余人次,帮助基层建立特色科室6个,开展口腔治疗新技术1项,成立基层专科管理中心5个,基层门诊人次增加17.3%。
持续发力,加强诊疗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利津县为全面增强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每周选派不少于5人,组成团队到基层开展查房、病历讨论、理论授课,并参与乡村医生培训、健康扶贫、健康会诊、健康教育及分类救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卫生院临床科室建设、人员培训培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能力。在支援帮扶医院的带动下,基层诊疗水平明显提升,口腔科、中医科、内科、院前急救等专业学科建设均取得初步成效。汀罗镇卫生院口腔特色科室在县级医院的帮扶下,门诊人次较2019年比同期翻了两翻。
信息化借力,把信息化势能转化为医共体建设动能
利津县医共体借助信息化建设这根“纽带”,提升诊疗格局和就医模式,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打通了基层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医共体集团间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壁垒”,让医共体内部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方面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建成医共体影像、心电网络、远程会诊、检验、消毒供应、药械一体化管理等7大中心,在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设置144个心电终端,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心电远程诊断和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同质化诊断报告区域互认,远程心电在县域内实现全覆盖。成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远程监护中心利津县中心医院分中心”,打通了省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四级通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服务。
据悉,通过信息化手段,自今年5月以来,省、县为基层提供心电诊断服务1000余人次,远程会诊服务300余次,接受基层检验标本92个,为基层出具影像诊断报告30余例,统一医共体成员单位药品目录1392种、器械耗材目录409种。
此外,利津还不断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家庭医生签约、检查检验、医学影像等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全程、连续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
利津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着医共体的建立,群众就医由无序变得有序,居民就医方便了,医疗资源利用合理了,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