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把大蒜收完,鲜蒜还没干透,金乡县马庙镇义合村蒜农蒲金福就以1.8元/斤的价格,将收获的2万余斤大蒜全部卖掉了。在他看来,“人工、蒜种、化肥、地膜、浇灌等成本折算下来,今年这个价格刚够本。”
刚刚够本,他为啥“急慌慌”爽快出售?答案就在蒲金福的棉田里。原来,今年4月份,他早早地在7亩地大蒜田套种了棉花和辣椒。进入9月份,这火红的辣椒、雪白的棉花预示丰收来临,蒲金福的脸上露出笑容:今年每亩地还能多增加5000多元纯收入。
蒲金福采用的这种模式,是金乡近年来着力推广的大蒜棉花辣椒套作和轮作“三元”种植制度,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两白一红”棉作制度。这种高效棉作模式带来了“真金白银”,因而受到蒜农极大追捧。
“我们在全国首创大蒜棉花辣椒‘三元’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成功。”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争争介绍,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山东省棉花耕作制度创新示范等项目的支持下,该技术模式规模日益扩大,实现了棉区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棉花产业“三美共生”发展新路子。
三种作物互促共进
实现“生产美”、彰显“生态美”
金乡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两白一红”已发展出多种棉田高效棉作模式:
一是年度内蒜棉椒间套作种植模式。在传统蒜棉套种的基础上,在棉花行间条带状间作辣椒,头年10月种植大蒜,第二年4月套种棉花和辣椒,蒜棉椒共生1个月左右,可有效分解辣椒单一种植的市场风险和涝灾绝产风险。
二是年际间蒜棉套作与蒜椒套作轮作的种植方式。第一年采取大蒜套种辣椒,第二年采取大蒜套种棉花的倒茬种植方式,可有效解决辣椒连年重茬种植病害重、品质下降的问题。
三是大蒜棉花西瓜种植模式。目前已发展近8万亩。适于棉花西瓜简化栽培,利于大蒜机械化收获,减轻棉农劳动,节本增效。前茬种植大蒜,在畦埂两侧种一行棉花、一行西瓜,等行种植以瓜为主,还可以在大蒜播种前在畦埂上种植菠菜或香菜。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金乡县试验示范了蒜后直播短季棉绿色高效模式。该模式比传统套种春棉全程用工减少8个左右、减施农药4次、减施化肥30公斤,分别较常规春套棉减少40%、33%、40%以上,有望成为传统蒜套棉的“升级版”。
实践证明,棉田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棉蒜椒、蒜棉瓜三者间生理生态优势互补,构成共生共进、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群落;在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同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降低了单一作物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一肥两用”“一水两用”“一膜两用”和“一药两用”,是节约农业水资源和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益实践。
产业效益叠加
铸就“生活美”,棉花产业走上振兴之路
对农民而言,推广一项技术模式,最大的动力莫过于增收。近年来,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及种植效益不稳,2019年金乡县大蒜套种棉花、大蒜套种棉花间作西甜瓜、大蒜套种棉花间作辣椒的种植模式“风景独好”:亩毛收入达到10000—13000元,纯收入也能达到5000元以上,这种大田种植的高收益模式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金乡“两白一红”棉作制度,从2011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到2019年大规模应用,种植面积累计推广50万亩以上(大蒜棉花西瓜面积较大),一跃成为金乡及周边大蒜产区主导种植模式。蒜棉椒套种轮作种植模式的优势,有效解决了种植棉花效益低、种植尖椒不耐涝、风险大的缺点,三者互补,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提高收益,稳定面积,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近年来,金乡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金乡特色的蒜套棉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正在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强力推动棉花产业振兴。“金乡县深入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棉花产业向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方式转变,不断提升棉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棉花产业振兴。”金乡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士民接受采访时表示。
放眼全省,棉花耕作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稳定棉花生产的“定海神针”,以金乡县为代表的鲁西南生态棉区在全国首创“蒜棉瓜菜绿色高质高效立体产业模式”,已成为棉花种植结构调整的典型和亮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