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刚性支出压力增大以及财政“紧平衡”新常态,如何回归财政职能本源,既当好“铁公鸡”,又打好“铁算盘”,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是迫切需要财政部门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夏津县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管理要求,以“三个全覆盖”、“绩效+评审”模式、“多样化结果应用”等手段,解决县级财政运行实际困难,实现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1+1+N”制度体系
改革推进,制度先行。夏津县全面贯彻《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精神,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部门单位绩效管理办法》,同时,相继制定印发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初步构建起“1+1+N”制度体系。
实现“三个全覆盖”管理体系
一是绩效目标“全覆盖”。牢牢抓住绩效目标这个“牛鼻子”,围绕“预算编制有目标”的要求,把科学设置绩效目标作为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嵌入预算编审流程。2019年,对600多个预算项目、18.4亿元资金的编报了绩效目标,实现预算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同时,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对每个项目绩效目标逐一量化打分,打分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县直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二是绩效监控“全覆盖”。紧紧攥住绩效运行监控这支“金钥匙”,围绕“预算执行有监控”的要求,采取“自行监控+重点监控”的模式,组织部门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双监控”,实现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对进展缓慢的17个、近4亿元的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监控,对不能发挥资金效用、预计年底无法支出的6200万元资金,及时清理收回,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既增加了可用财力,又提高了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同时,与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有效结合,防止资金闲置沉淀,真正使使有限的资金“活起来”。
三是绩效自评“全覆盖”。学会打好绩效评价这把“铁算盘”,围绕“预算完成有评价”的要求,采取“自评和重点”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部门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实现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同时,为提高工作实效性,选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聘请第三方中介开展重点评价,对评价发现的部分项目执行进度慢、管理不规范、监管手段欠缺、机制不健全、产出和效果不高等问题,及时反馈单位整改。坚持结果导向,将评价结果、整改情况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有效发挥绩效评价在提升管理、完善机制方面的作用。
探索“绩效+评审”管理模式
立足工作实际,做好绩效管理和项目评审结合文章,把绩效理念融入到项目评审工作之中,发挥项目预算评审的“事前作用”和结算评审的“事后作用”。2019年,我们对79个、5.25亿的预算项目进行评审,审减1.28亿元,审减率达23.3%;对22个、4950万元的结算项目,审减189万元。通过实施“绩效+评审”管理模式,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单位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暂停项目拨款或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创建“多样化结果应用”路径
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灵魂,只有充分、灵活的运用绩效结果,才能真正做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和挂钩制度,将评价结果反馈至相关单位,督促单位整改落实,并作为以后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县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评分体系》,对每个项目绩效目标量化打分,并通过重点绩效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坚持既亮“报账单”,也晒“成绩单”,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开倒逼改革、以公开促进职能转变。
擦亮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改革试点“招牌”
作为全省8个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县之一,将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纳入全县重点督办事项,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将其作为推动部门行政绩效与支出绩效有机融合,促进部门提高行政履职效能的有力抓手。细化优化实施方案,选取县统计局等7个试点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审核,指导跟进,试点部门的整体绩效目标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向人大进行了专题汇报。目前,试点部门整体绩效自评正有序进行,下一步将适时开展财政整体绩效评价,积极探索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为全省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