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天气热了,今天我给您剪的短点吧。”7月15日,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北泉村,护理员朱敬香在接到许云香大娘的电话后,便赶忙来到许大娘家中。
一个板凳、一把梳子、一把剪刀……只见护理员朱大姐细心地先将许大娘的头发梳好,然后手中的剪刀便在花白的头发间“飞舞”,时而谈笑风生唠起了家常,没多久,许大娘的头发就剪好了。
“以前每次理发都得等子女休息开车带俺去理发店,常常还要排队等候,自从护理员上门给俺服务,俺就不用再给子女添麻烦了,在家门口免费就把头发剪了,而且人家的手艺不比理发店的差。”许云香大娘今年81岁,自去年开始符合政策享受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以来,日常的理发就交给了护理员,这让她感到很省心。
除了许大娘提到的理发服务以外,每次的随访中,护理员还为其提供居家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探亲服务以及中药泡脚、颈肩按摩等贴心服务。
而回想起护理员的首次上门服务,许大娘依然记忆犹新,“小朱第一次来我家给我做护理时,俺是拒绝的,俺感觉自己身体还挺硬朗的,不需要她们来照顾俺,而且让她们来给俺泡脚、按摩,就好像又回到旧社会的大地主了。”许大娘笑着说道,但护理员不厌其烦的耐心解释,还是打消了许大娘的顾虑,从最初的抵触到现如今喜欢上了泡脚和按摩。“天冷的时候,让她们给俺泡泡脚,捏一捏真的很舒服,有时候她们一边按摩着,俺就睡着了,身体格外放松。”
就在送走护理员朱大姐没多时,南泉卫生院的家庭医生隋超带着随访箱来到了许大娘家中,“大娘,您近期身体挺好的吧?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吧?”一番闲聊之后,隋超为许大娘测量起了血压,“大娘,这次您的血压有点偏高,饮食要注意了,不能吃的太咸了。”测完血压后,隋超大夫根据检测结果给许大娘提出了诊疗防治建议。
像这种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服务,正是即墨区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建立起“老有所医、老有优医”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医养结合不仅在“养”,难点更在“医”,蓝村镇辖区的卫生院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签订家庭医生医养结合个性化服务包,为辖区老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专家会诊、双向转诊、康复护理及爱心敲门等医疗服务,还安排家庭医生每月两次上门巡诊,使用家庭医生随访箱进行血压测量等健康指标监测,对症开展血分析、心电图、B超检查等规范性健康查体,然后将相关检查信息上传至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平台,便于后期数据分析及监督管理。
“家庭医生每月两次的定期随访对俺真的很有帮助,可以在检测中发现问题,身体不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跟大夫沟通,这两年俺学到不少医学和养生知识,身体也比以前硬实,这离不开家庭医生的功劳啊!”许大娘感激地说道。
2018年3月,即墨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为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定期巡诊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打下基础,通过建立“老有所医、老有优医”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在蓝村镇,由村居与辖区卫生院和养老服务机构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养老服务机构吸纳当地闲置劳动力,通过前期培训,持证上岗社会护理,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每周免费提供2次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内容包括按摩理发、助浴助洁、日间托老、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而该镇北泉村作为即墨首个医养结合试点村庄,经过近两年的开展运作,已让村庄的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83岁的孙恒升是一名书法爱好者,闲暇之余喜欢挥毫泼墨,自从村庄建起了涵盖棋盘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康健室等多功能的医养结合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后,像孙恒升这样的老年人便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有时间,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活动中心,拿起手中的画笔来书写党的好政策,描绘今天的幸福生活。”孙恒升告诉记者。
目前,蓝村镇所辖61个村居均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签约服务对象1300余人,镇政府将辖区村居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分类分别按照20%、70%、100%的比例给予经费补助。通过政府统购招标,引进有资质的优质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即墨区社会服务热线和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平台,由辖区两处卫生院和中标入围的养老服务机构共同推行“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构建线上管理线下服务相结合、医疗康养相融合、站点与居家相配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通讯员 徐宁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