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地摊经济”火了。从成都率先对占道经营开绿灯,到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提议给地摊松绑,再到中央文明办明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不考核占道经营,“地摊经济”一再进入人们的视野。
疫情影响之下,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摆地摊门槛低、投入小、见效快,是最容易实现的营生。但是,既要“地摊经济”活起来,又要文明有序,这更需要做精、做细城市管理。新钢发展区创新方式,合理规划,科学布置,用精准、周密的规划和服务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让“地摊经济”健康融入城市机体,释放“地摊经济”最大活力,释放其无限潜能。
“小地摊”服务“大民生”
新钢发展区将辖区2个“马路集市”选址重建,按照“归行划市、分区经营”的原则,设立肉类蔬菜、水果副食、水产海鲜、服装鞋帽、五金土产、花卉苗木6个功能区,将摊位增加至1050个,既完善了基础配套,又方便了居民购物。以此为带动,积极帮助辖区菜农销售各类蔬菜1.2万斤,彻底解决了因疫情导致的蔬菜滞销问题。
“小地摊”根治“牛皮癣”
改变城管与摊贩之间“猫鼠”现象,在特钢集团东门、潍胶路沿线广场设置2处便民市场,组织市场监管、派出所、安监等职能部门强化监督,“化堵为疏”破解占道经营难题,提升城乡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流动摊贩管理与城市管理良性平衡。
“小地摊”增添“烟火气”
参照台湾士林夜市经营做法,划定区域设立特色食品、小商品、服装、果蔬等500余个夜间摊位,努力发展“夜经济”,点亮“夜生活”。规划设置集贸市场、便民市场和夜间摊位,实现东曹庄、李家石门等集体经济年增收11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名居民就业,彻底激活了民间创造力、释放了“地摊经济”活力。(潍坊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国栋 通讯员 刘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