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阳所镇李家村,记者看到村内一片空旷地盖起了7个大棚,大棚内不少妇女们正在挂绳、上菌棒。“我们这几个棚主要是发展高钙黑木耳等菌类产品,一方面就地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更主要的是推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云志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海阳所镇李家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利用“党支部引领下的村社一体化”发展模式,成立了乳山市塔岛湾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在村里发展菌类种植产业。新上了9个大棚,每个大棚接近300平方米,用来发展高钙黑木耳、玉木耳、榆耳、灵芝、榆黄菇、姬菇、黑皮鸡枞等多个品种的菌类种植。村党支部还牵头进行流转了20亩土地,方便合作社下步发展露天黑木耳种植。
为了让这一产业能够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这个村积极谋划木耳肽的提取深加工项目,专门向养生养老机构供货。该村还正在和吉林修正药业进行对接,进行药物和面膜等方面的产品研发。“收益这块,除了留一部分合作社运转,其余的会按一定的比例返给村集体和社员,大家伙可以按照自己入股多少来进行分红。”李云志说。
据介绍,菌类产业不仅每年能为村里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还能解决村里50多名闲散劳动力,让村民们可以不出村就有活儿干,集体增收的同时也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村上这个项目挺好的,我在这里打工,月收入能达三千多元,比以前外出上班多收入五六百块钱。”村民刘文娟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