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是利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生巨大变化的七十年。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面貌和功能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一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风景优美、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凤凰新城正在黄河三角洲上快速崛起。
今年七十岁的崔光是土生土长的利津人,退休后他迷上了利津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更是对利津县城七十年来的变化了然于胸。老人告诉记者,建国前,饱经战乱的利津县城残破不堪,面积仅有一平方公里。儿时的利津县城面貌,老人至今记忆犹新。老人说,解放初期,县城只有民房3800多间,90%是土坏房,人均居住面积仅有5.5平方米。建国后,利津县城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观,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代初,县城的中心依然还位于东部老城区。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利津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利津形象、改善市民生活、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深入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2002年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利津交通闭塞的局面,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凤凰广场、东津生态园、利津博物馆、翠园湖、黄河生态公园等一个又一个重点市政工程的建设,使凤凰城景色更加优美、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宜人。像广大利津市民一样,几十年间,崔光一家的住房条件也实现了由土坏房、砖瓦房到现代化楼房的“三级跳”,说起现在的居住生活条件,老人满心欢喜。
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打造品质城市的目标定位,着眼长远谋发展、贴近民生搞建设,着力打造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黄河风貌和凤凰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揭开了利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篇章。各级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施了市政配套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住房建设工程、城区道路养护工程、城区人行道维修改造工程、城区供热管线连接工程、城区市政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再生水湿地改造工程、口袋公园建设工程、工业园区配套绿化工程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紧扣产城融合,我县着力做好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结合文章,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清新秀丽。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开发,大力推进县城中心区域优化提升,加快南部生态新区开发建设,抓好西部片区征收改造和北部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围绕纾解对外交通,加快推进滨河大道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城区路网,改造破损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着力抓好城市水系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有效治理积水点和阻水段,着力建设无内涝城市。按照亲近市民、方便市民的原则,优化城市“微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让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70年风雨兼程、70年跨越发展,利津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利津县城建成区面积已发展到28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人均居住面积52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35%,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等多项“金字招牌”,凤凰城,正以她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激情和魅力的崭新面貌,在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上光华四射、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