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常做客,青山碧水入画来。用这句话来形容荣成,再恰当不过。这不仅得益于荣成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更因荣成人为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
2015年,我市提出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荣成发展紧密结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让好空气、好环境、好生态成为荣成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最强竞争力。
多年来,全市各级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毫不动摇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空气质量持续在全省领先、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彰、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市委书记江山被评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成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脚为生动实践,为“两山论”贡献出了“荣成答案”。
“要把绿色作为‘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底色,让荣成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生态,是荣成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如何保护好这一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立柱架梁至关重要。2015年,我市提出了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率先从生态文明建设破题,实施大气、水系、土壤、海洋等14个领域的环保综合整治行动;2017年,出台《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气、水、自然保护区、特色行业、环境执法监管五大领域48项攻坚任务;2018年,确定集中开展大气、水、土壤、生态系统四大领域整治攻坚,搭起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
顶层设计出好“经”,尚须基层落实念好“经”。
眼下,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大朵大朵的白云点缀在湛蓝的天空,“荣成蓝”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铁腕治污,连续开展燃煤电厂、分散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有机废气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改造或淘汰燃煤锅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年全省第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
行驶在半岛环海路,空气清新、海景绵延,路边的风光如画卷般沿线展开,10公里海岸线尽收眼底。而在过去,这里港口码头多、养殖企业多、经营业户多,“脏乱差”现象严重,由于拆迁压力大,一直是环保整治的“老大难”。我市瞄准打造中国北方最美黄金海岸线的发展定位,用短短两年时间,将老旧建筑、近海养殖设施全部拆除,同步开展了产业策划和高端旅游业态招商,13公里环海景观公路全线打通,展露出中国北部最美黄金海岸线的雏形。
“绿色是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底色,现在不下功夫去抓,将来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补齐欠账,必须要有对将来高度负责的情怀,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前。”这是市委书记江山常说的一句话。
干制海产品、鱼粉加工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沿海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污染较重。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市委、市政府明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提出减产能和严执法“两手抓”的整治思路,在取缔关停、企业兼并上持续用力,大幅度压减鱼粉企业数量。投资1.5亿元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先进生产线,统一进行污水处理,引导干海产品经营业户搬迁入厂,结束露天晾晒历史,既维护了生态环境,也保障了企业和群众的利益。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启动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扶持规模大、治污设施全的养殖企业,逐步淘汰小养殖。统筹推进河湖湾长制,让河湖湾焕发新生机。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管控体系,制定海岸线、石材矿山等生态修复办法,注重对“山海”自然资源进行生态“留白”,保护绿水青山。
在铁腕治污的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创新环保治理之道。2016年10月,环保部门联合10个部门签署了《关于对环保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高环保领域的违法成本,让破坏环境者寸步难行。这两年,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引入“智慧环保”,为生态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要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叫响‘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荣成的选择是绿色发展,实现生产绿色化、绿色产业化。
鸿德海洋生物原是一家鱼粉厂,现在生产原料仍为深海鱼虾海藻及水产加工下脚料,而产出的却是各类海洋蛋白产品,所投资的医用蛋白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2017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该公司合作成立了“鸿德海洋生物肥料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在企业负责人看来,正是在鱼粉行业整治的“倒逼”下,才有了企业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变革生产方式。作为全国渔业第一大县市和中国海洋食品名城,渔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在几年前,我市渔业整体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海洋食品加工等部分行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缺乏长远竞争力,部分企业也因此遭遇发展瓶颈,步履维艰。渔业正迫切期待一场产业变革。
向绿色生产转型,渔业应当先行。渔业的绿色生产之路怎么走?我市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从源头上压缩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技术落后的产能,倒逼产业升级,捕捞业向远洋进军,养殖业向集约化迈进,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向高端延伸,这就是荣成践行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以鱼粉行业整治为例,我市投资20多亿元,引导一批中小规模的传统企业实施转型、转产,推动鱼粉加工向海洋蛋白、鱼油等提取物开发转型,让这些传统企业“浴火重生”。
曾经的海产品粗加工小作坊,在青岛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帮助下成功转型,研发生产出系列海洋风味调鲜品,成为年产值过亿的领鲜海洋生物科技企业。这样的“华丽转身”在荣成比比皆是。从腌炸卤晒的粗加工到以海参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一批海产品加工企业纷纷摘掉低端的“帽子”,跻身高科技企业行列、占据高端市场。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国家、省节能发展资金支持项目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改投入,运用新技术,催生新产品,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促进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大步迈进。成山集团被工信部命名为轮胎行业唯一的绿色轮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荣成滨海国际马拉、歌尔杯国际航模赛、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一项项高级别行业赛事落户我市,让市民、游客和参赛者享受到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碧海蓝天、清新怡人。
如今,良好的生态已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深度融入了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将良好的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让群众在环保整治中有获得感、幸福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秋高气爽,走进崂山街道地宝圈村,只见条条村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归置整齐,院内院外看不到垃圾,盆景花草摆放错落有致……“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文化墙上一句句温馨标语,体现着村民的精气神。
在荣成,这样整洁的村庄比比皆是。我市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破题,不断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大变样。
作为传统村落和旅游景点,俚岛镇烟墩角村装上了先进的户型污水处理器,由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污水处理器。“厕所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器,干净又省心。”在村民看来“环境好了,河水清了,天鹅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
2015年,我市启动了厕所革命,在改厕过程中,我市充分考虑了施工实际和群众意愿,不搞千篇一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分村定位、一村一案”。目前,已实现全市农村改厕全覆盖。
2018年,我市开展了美丽乡村综合提升行动、“清洁家园·美丽乡村”行动,从小处着手,搞好农村家庭环境卫生,促进农村群众摒弃卫生陋习,提高生活品质。
今年,我市启动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综合提升行动,包括农村公共环境“四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三化两改”工程、“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扩面提档工程、“绿满荣成·美丽乡村”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五项内容,全面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基础覆盖向综合提升转变,从最初的改善环境面貌,逐步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书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今年,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市,在3个镇街、162个村先期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原先的公共垃圾箱早已不见踪影,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新型组合式垃圾桶。这种组合式垃圾桶分为可燃垃圾桶和不可燃垃圾桶两格,分别被标注为绿色和灰色,桶身画着简单易懂的分类指导图案。每天清晨,村民门拎着两小桶垃圾到村里的“垃圾分类房”倒垃圾。村干部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村大喇叭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用群众能听懂的话进行宣传,让村民了解、支持这些工作。不少村居还将垃圾分类与信用分、换福利结合起来,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垃圾分类,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
生态福利也正在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樱花湖体育公园里人流总是络绎不绝,自开放以来,每天人流量达4000多人次。而这里原是城区的一处天然湿地,2016年,我市投资1.7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建成了集生态涵养、休闲健身、体育赛事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公园。骑自行车出行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这两年,我市建设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闲暇之余,骑上车,绕城慢行,感受“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舒心惬意。
如今的荣成大地,处处涌动着生态春潮,处处澎湃着绿色发展动能,生态红利让荣成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信心更足、步履更坚,“自由呼吸·自在荣成”正以全新的面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