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那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发展啥感觉都没出路。”“要不试着跟俺村种牛腿山药吧,投入小产出大,待会儿到了村里你先看看效果。”8月20日,4辆大巴车载着曲阜市姚村镇54名村党支部书记和“三农”专家挨个村地走走看看,目的是给每个村捋出一条符合村子现状的乡村振兴基本路径。车子还没到第一个村,车上岗子村党支部书记闫奇就和黄屯村支书周传喜讨论了起来。
乡村振兴,最怕没有思路。岗子村地理位置比较偏,缺少特色资源,经济基础薄弱,和村里的300多口子村民一样,村“两委”也想借着乡村振兴的难得机遇来次“逆风翻盘”,却苦于一直捋不清个“一二三”。
“村子基础本来就比较差,想发展点新鲜玩意又前怕狼后怕虎:一来村里缺少掌握技术的‘大拿’,二来老百姓对没接触过的领域有种天然的畏惧。”到了岗子村,闫奇并不讳言,道出了心中“有力使不出”的尴尬状况。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的黄屯村考察中,周传喜口中每亩收益一万多元的牛腿山药产业确实一下砸开了他的心扉。
同样是土地,人家种出的是“金子”,咱只能种出麦子和棒子?家门口的震撼足以让闫奇深深地扪心自问。而随行的专家,对将山药种植引入岗子村的建议也作出了研判:由黄屯村在岗子村进行山药种植试点,定向输入种苗和技术,一方面有助于岗子村发展特色种植,给乡村振兴提供一个产业支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黄屯村的种植规模,形成异地运作下的提量扩面,是一种有效的双赢路径。
听了专家对两村产业联谊的点评,闫奇感觉茅塞顿开,原本挡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一片迷雾开始慢慢散开。重新上车后,他当即邀请周传喜带着他们的专业合作社第二天就到村里考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说啥也要在村里搞出来点动静。
“如果说,经济薄弱村的问题在于没思路,那么,有着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则往往在于缺少提质升级的高端谋划。村村到,不只是为了让村支书们开开眼界、拓拓思路,更是要强化村与村间的良性互动,并请专家给村庄的长远健康发展指条明路。”姚村镇党委书记孟双建表示,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鼓励村支书们互相挑刺、村村“看病”,更要求头脑大动、人人“开方”,激发每个乡村建设者的参与和投入热情。
如今的庙东村已经是曲阜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一招旱田变藕塘,不仅辟出了“特色种养+休闲观光”的产业蹊径,更凭借一颗不藏不掖的公心把技术送到了周边十几个乡村,实实在在带动农民增收。然而,村子局促的发展空间极大地限制了藕虾套养的规模,再加上对产业链延伸方式的迷茫,先进村同样有着自己的振兴烦恼。
困局当前,人人都成了攻坚破题的“点子大师”,听了庙东村党支部书记颜浩的苦衷,很多村支书,尤其是被庙东一手拉扯起来的“兄弟”们在藕塘边就开起了“诸葛会”。有的建议大家都挂“庙东莲藕”品牌,用更大的规模提升市场供给力,有的建议在钓龙虾、种盆栽荷花等基础项目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乡村游的内涵,比如发掘本土文化,利用曲阜的旅游基础发展研学游等等,群策群力下庙东村也捋出了后续发展的思路。
以“走现场”代“闭门会”,以“支书议”代“干部评”,让姚村镇的“村村到”变得更务实有力,直指乡村振兴中不同村庄的不同“病灶”,由专家和村庄建设参与者共同破题。“下一步,我们会将各村梳理出的发展思路结集成册,每季度一调度,并在年底进行成果考核排名,真正让好思路变成好方法、好效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孟双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