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东方
通讯员 程邦磊
“俺村共有3000多亩耕地。其中三分之一流转给汇源公司,种上了苹果树,村民享受地租的同时还能打打零工。剩下的2000亩全种了小麦,今年麦收,这些麦田里有三分之一收获的麦粒不进家,又有三分之一的所有者是‘甩手掌柜’……”6月13日,在冠县范寨镇赵里庄村的麦田边,村会计赵丙德向记者介绍。连日来阳光照射充足,麦粒中的水分得到了充分蒸发,正是麦收的好时机。放眼望去,麦田内不见农民,只有几台联合收割机穿梭麦浪之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抢割麦的场景不复存在。
怎么叫“麦粒不进家”?原来,有些村民嫌麦粒存储不便或是家中没有空间,便与村内粮食收购户约好,收割机打出来的麦粒直接由收粮户运走,麦收期间完全不用往地里跑。“自己装车运过去,价格略微高些。但是天这么热,也没有运输工具,俺感觉托管给收粮户更划算。收麦子钱可以让对方直接在手机上转账,方便得很。机器在太阳下收割,人在家中躺着乘凉,多舒服了!”村民赵玉珍现在是一所学校的保安,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加上老伴平时打打零工,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幸福美满。他今年将8亩麦田的收割全托管出去,既不耽误工作,又顺利完成了麦收。
比“躺着收麦”更省心的是“完全托管”。赵风旺在外地做厨师,妻子在东营开了一家服装店,收入可观。近年他把孩子也接到外地上学,农田无人照看,干脆和亲戚一起,将6亩耕地租给了村民赵风军。“以前每年还要回家收麦,很不方便。现在每亩地每年租金400元,虽然不多,但好过让耕地荒废和来回奔波。让别人代管,双方受益。”赵风旺这笔账算的很清楚。今年,赵风军一共种了20亩地,其中大部分是承包的,他已经将麦子全部储存到仓库中。谈起今年的收成,赵风军很满意。“今年小麦产量高,有的一亩地能收1300斤。我这里量大,等到9月份价格稍微高些再出售更划算。”
记者观察了一会,收割机割完一亩地平均用时20分钟。赵丙德介绍,早晨和傍晚空气湿度较大,速度稍慢些,但每台收割机每天割七、八十亩不成问题,无论“托管”还是“躺收”,都不会耽误麦收。
“少了这三个‘三分之一’,看似减少了种小麦带来的效益,但村民的精力得到了释放。有的借此从事更好的工作,有的腾出手来去外地给子女照顾小孩,还有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通过承包和托管有了稳定的收入,缓解了一些吃药、养老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创造的效益大了许多。”范寨镇党委书记王睿介绍,近年来,范寨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少农户从耕地中解放双手,走向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