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站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榛子林基地,四下眺望,新种的700余亩榛子树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嫩绿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多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片榛子林基地是马庙镇的5个行政村与宏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大果榛子种植合作项目。该项目以河堤集体土地入股形式参与项目分红,村集体可得目收益的10%。进入盛果期,每亩榛子林可实现万元收益,预计为每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以上,“堤岸经济”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这只是金乡县发展村级经济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难题,金乡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人才引领带动等措施,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保值增值,激活农村经济的发展动能,不断实现村集体产业做大做强,把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保值增值
羊山镇百亩蒲公英种植基地内,鲜嫩的蒲公英喜气盈人,黄色的花朵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将村集体270余亩土地建立蒲公英种植基地,发展起规模种植,年可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余元。”羊山镇欢德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法元如是说。
鸡黍镇翟庙村把141.1亩拆迁复垦土地整体发包租赁,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余万元。卜集镇孟庄村将55亩集体土地统一发包出租,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这个县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源,谋划产业发展项目,提升集体经济收入的蓝图逐渐明晰。
去年以来,结合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查工作,金乡县整合村级资产资源,通过对外发包租赁、集体经营和土地流转等多种途径,盘活农村大量沉睡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全县有3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转化提升,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83个。
发展特色产业 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鸡黍镇大杨庄村,农户和村委会房顶上,蓝色的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过去村里集体经济薄弱缺少资金,想为村民做些事都难,以前闲置的屋顶、院内空地变身光伏电站,每年可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持续收益20年,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谈及光伏产业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该村支部书记杨士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在金乡,像鸡黍镇这样的“特色”产业还有很多:高河草莓、王丕芹菜、肖云甘蓝、胡集白梨瓜、化雨金针菇•••••短短几年里,金乡县的特色产业雨犹如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金乡县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 探索“党建+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引导各镇街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光伏发电项目、农村电商服务、“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村级发展后劲,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人才引领带动 做大做强产业
“我年龄大了种不了大蒜辣椒,现在田里种上了长寿桃,技术有专人指导,也不需要出大力,桃还没完全成熟就让客商订完了,今年一亩地能收入9000多块钱,这可多亏了我们驻村的王书记。”提起驻村干部王书记,76岁的张大爷赞不绝口。
张大爷口中的王书记是济宁市商务局驻张周胡村第一书记王宪昌,驻村期间,王宪昌依托本村种植桃树传统,充分发挥思路活、人脉广的优势,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长寿桃种植合作社,吸收桃农入社,以抱团发展、统一销售实现了资本增值、集体增收,仅此一项,该村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万元。
近年来,金乡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作用,不断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用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升第一书记村造血功能,实施第一书记村集体经济项目145个,在选准项目、落实资金、提供信息、引进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助推集体经济突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