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作为农业大县,目前正处于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过程中。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农业农村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全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
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创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激发农业农村生产活力。全县县级以上84家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2.2万户,其中订单关系带动约5000户,流转土地建设自有基地3.4万亩,吸收农民工就业6810人次。培育有一大早乳业、民兴食品、绿洲醇食品、利农菌业等典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企业生产从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等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发展,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最庞大,涉及面最广的队伍,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2家,比较典型的有春喜、鸿达、灶刘、临河、綦家夹河、取鑫林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出“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品牌化发展”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及生产典型,充分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现在的301家,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经营者,典型的有洪武、皓月、恒业绿洲等家庭农场。随着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粮食作物面积不断上升,50亩以上小麦、水稻种植大户达到1870户,同比增长26.95%,面积245817.74亩,同比增长24.13%。
二、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挖掘、培育、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全县注册农产品商标100余件,拥有“一大早”等国家驰名商标;“黄河口”棉花良种、“食锦花”大豆油、“鹤宝”乳制品等省级名牌产品; “维果思”、“鹤宝” 等省级著名商标,拥有“临合蜜”甜瓜、“綦家嘴”葡萄等市级十大名优农产品。同时,还打造了陈庄镇临河、利津街道綦家夹河、汀罗镇陈家屋子、毛坨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4个。正在注册中有“利津大米”、“利津鲈鱼”、“北宋芦笋”等地标产品6个。培育了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五庄西瓜、董王茄子、三岔大葱、津洲翠苹果、新胜梨、北岭蔬菜等等一批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导的农业品牌。农业生产过程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县种植业累计“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主体34家、无公害产品73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产品2个,基地面积16万亩。今年正在研究出台支持品牌农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建我县“金河滩”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同时,进一步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三、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农业园区化发展
在园区建设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持续运用二三产业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高效种植与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等业态融合发展,农业园区综合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有效改变了过去仅仅发展传统种植,园区结构单一、利益联结松散的状况,形成了农业园区多元化发展、经营主体与农户紧密联系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先后发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70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2个,园区总面积达到24.67万亩,2017年实现总产值49.06亿元。从产业分布看,特色种养园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发展种植业园区38家、畜牧业园区16家、水产工厂化养殖园区4家、林业园区8家,同时,还建有生物科技、农产品出口加工、仓储物流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本形成了功能多元、三产协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特别是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来,整合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源,加快滩区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北宋镇养生天下、国际慢城、盐窝镇七龙河庄园、陈庄镇藕塘荷香等田园综合体。引进有山东养生天下集团、浙江李子园公司、山东国润盛通新能源等一批集团型、拉动型投资项目落户产业带。积极创建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