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认真贯彻上级文化部门关于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的各项安排部署,将文化消费工作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民众文化获得感的有力举措,持续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省文化厅开展集聚区征集和文化消费示范县创建单位征集工作中,邹城市作为全省十个创建单位之一成功获批,铁山文化市场获批全省首批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
一、文化消费设施持续完善
邹城市内设有文化馆、博物馆、钢山剧院、人民影院(电影公司)、豫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等各类文化机构。2011年起,投资6亿元建设了占地160亩、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市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图书馆、档案馆、孟子大剧院已交付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工。其中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馆藏图书30万册,2017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0余场次;孟子大剧院为标准大型专业剧院,拥有座席1389座,成功承办了国家交响乐合唱团等演出任务;青少年活动中心拥有各类功能室60余间,将打造为涵盖传统文化体验、文化艺术培训等内容的一站式青少年成长主题综合体。坚持把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系统作为培育促进文化消费的基本保障,每年新建提升100处文化广场,优化提升100个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抓手,实现市、镇、村三级100%建有文化服务站点,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
二、文化消费供给不断增加
高水平举办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等活动,举办《母爱无疆·情满邹城》大型公益演出。深化“孟子乡音”文化品牌,采取镇街公开招标方式,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场,“幸福文化快线”获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实践奖。深度挖掘邹鲁文化内涵,成立邹鲁礼乐团,整理恢复开笔礼、成人礼、婚礼等传统礼仪,在景区、学校、镇村开展常态化演出百余场次并赴国内外巡演,《邹鲁礼乐》纪录片成功纳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造重点演艺品牌,平派鼓吹乐《赶山会》、广场舞《雩》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分获“群星奖”和“群星奖”优秀演出奖,软弓京胡《乡村小景》和器乐合奏《美丽乡村喜事多》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省级节目。城乡构建起“十大系列活动支撑、线上线下联动,单位部门协同推进”的文化活动体系,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共享文化资源,共品文化盛宴。
三、文化消费产业日益壮大
全市目前现有文化企业1336家,文化产业项目103个,专业文化市场5处,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形成了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培训、古玩书画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持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邹城市委市政府出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的扶持奖补,引导鼓励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旅游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先后涌现出一批上九古村、邹鲁美术馆、绿鑫春生态庄园、梦想小镇文创园区等规模较大、较成型的文化产业项目,涵盖了文化设施、文化创意、文物保护、乡村旅游等领域,对于做大做强邹城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消费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文化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当前,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邹城文化消费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今年3月份,邹城成功引进保利剧院管理品牌。作为孟子故里以市场化理念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积极探索,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将国内外高端品质演出项目成功引入邹城,同时,也为当地的专业及业余文艺团体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全市群众提供一个尽享高雅文化艺术的舞台,对于把孟子大剧院打造成为区域性演出中心和原创演出基地,进一步繁荣邹城市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