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海波本报通讯员李建磊
“治贫如治病,病不同药也当不同。”在脱贫攻坚战中,冠县烟庄街道坚持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实现精准脱贫,“精准”二字成为烟庄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词,一年来,这个街道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精准施策,采取产业扶贫、党建助力、党员帮包、孝赡扶贫等多种方式合力攻坚,2017年全街道共脱贫324户、589人,成效斐然。产业扶贫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没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烟庄街道采用产业扶贫的方式。该街道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区,具备二十多年的设施农业技术和人才储备,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利用扶贫专项资金117万元,新建冬暖式高效温室蔬菜扶贫大棚,该项目占地30余亩,建设棚体7个,承包收益惠及王马庄、王村、梁辛庄、陈辛庄、庞辛庄5个村庄66户贫困户。积极与林洋光伏沟通结合,帮扶79个贫困户,使他们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积极争取信贷部门支持,帮助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党建助力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烟庄街道后十里铺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围绕打造“鲁西牛羊肉第一品牌村”目标,成立山东穆德实业有限公司,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全民参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根据其劳动能力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没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享受集体帮扶,实现完全脱贫。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在日常走访帮扶的基础上,结合每月党员活动日,深入实施“暖心扶贫”工程,每名机关党员干部帮包不少于5户贫困户,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进村入户活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坚持分类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持续用力,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不仅增进了党员与贫困群众之间的感情,也使党员得到了党性锻炼。孝赡扶贫
为调动群众知孝尽孝、从善扬善的积极性,各村庄支部组织开展孝善光荣家庭表彰会、签赡养协议、献赡养金、张贴赡养红黑榜、立赡养村规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共签订了909份《赡养协议书》,制作安装了26块“孝善红黑榜”,对各赡养人落实孝德情况进行张榜公示。将精神脱贫纳入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变村支部为课堂,把先进典型事迹作为教育素材,努力营造子女孝敬父母、家庭感恩社会的良好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示范引领子女尊老敬老、争孝比顺,把“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心,以家风带动民风、乡风,为建设魅力烟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支撑。
记者感言
为“精准”点赞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如果连病情都弄不清就乱开方,是治不好病的。
同样的道理,干任何一件事,都需要精准施策,不能“马大哈”“差不多”,要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比如,招商引资中,要深入研究本地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在招商政策、招商方式上做到精准,而不是跟风;扶贫工作中,要深入分析致贫根源,是缺资金、缺技术还是缺产业,从而做到辩证施治。帮扶企业,要深入车间,实地了解企业的困难,面对面地谋划新思路。如此下一番真功夫,得到的信息、采取的举措才是精准的。
武术中的点穴功夫为什么非常了得?就是精准。凡事讲认真、讲精准,则无事不成,凡事稀里糊涂、马马虎虎,则办不好。所以,“精准”要成为干事的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