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翠 通讯员 庄乾清
作为2018年日照市水利会战的重点项目,莒县桑园镇袁公河综合整治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通过实施河道疏挖工程、堤防与道路工程、建筑物工程(穿堤涵洞11座、挡水堰7座、桥梁6座)及生态绿化工程等,加强层层拦蓄,提升防洪、蓄水能力,恢复水系生态。工程建成后,可增加蓄水100万立方米,沿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大樱桃、苹果、核桃、香椿等高效经济作物,为群众增加收入提供保证。通过综合治理,袁公河沿岸将打造成一条亮丽的景观带、产业带、旅游带和交通干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这种美丽蜕变,正是日照市“水利会战”综合效益的一个缩影。
水利惠生态
再现“清清河流”
河水清清粼粼,两岸葱葱翠翠。走下俯卧于东港区山海西路的石寨河大桥,漫步于河岸的7个河道景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河畅水清的美丽景象。经过前期的清淤治理,昔日脏污的石寨河面貌一新,垒起了拦河坝,蓄满了清清河水,大面积的绿化工程更让河两岸披上了新装。
以生态为底色,“水利会战”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实际,自2016年9月起,启动实施“清清河流”行动,全面实施生态治河,计划5年总投资54.97亿元,治理各类河道1000公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截至目前,累计治理各类河道670公里,建设拦河截潜400多处,新增拦蓄水能力3000多万立方米,取得了“处处清流润港城”的良好效果。
“在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把水利发展提升到新高度,发展理念从工程水利上升为生态水利,从传统水利上升为绿色水利,始终把高标准规划引领、绘制河道治理蓝图作为‘清清河流’行动的先导工作,着眼于生态治河,在保障河道行洪需要的基础上,充分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岸线、水文明、水保护、水文化、水执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日照市水利局局长刘仲春介绍。
同时,新一轮“水利会战”将进一步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侧重于区域治理、项目组合,统筹片区治理、项目整合,由单体项目向全域治理转变,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监管格局,实现生态综合治理提升。
疏浚整治后的河道上,一座座拦河坝将清流蓄起,一条条景观带将两岸装扮,清水潺潺,草木葱茏。日照生态治水的蓝图上,以绿为韵、以水为脉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水利惠经济
培育发展动能
在东港区陈疃镇的南湖河畔,微风拂过,吹皱一池碧水,两岸精心开展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吸引了苗木、中草药种植企业纷纷来此扎根、兴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有多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多持久的发展潜力。持续3年的两轮“水利会战”,让日照更加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个个水利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缓解了“水荒”,增加了环境承载力,更与扶贫攻坚、旅游富市、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相融合,培育了发展新动能。
作为日照市重点帮扶的贫困地区,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等区域已连片发展特色经济林5万亩,去年以来,累计投入水利扶贫资金3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223个,惠及水利扶贫移民受益人口12.9万人。“水利会战”与脱贫攻坚相融合的项目不胜枚举。
“水利会战”与旅游富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更成为一大亮点:洛河6000亩河滩地上遍植桑树,吸引丝绸企业进驻,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更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南湖河治理工程将重点打造两河公园、山海路汽车驿站、战家村活动广场,建成后将形成区域发展新业态;陈疃河治理工程将打造成以防洪减灾为主,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河道,为促进陈疃特色小城镇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条条“山青、水秀、岸绿、景美”的景观带,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支撑,更有力助推了产业链条延伸与现代农业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植入了“绿色基因”。
“将治河与旅游富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纳入县域旅游规划。随着一批水利、林业、农业项目的陆续实施,治理后的河道在防洪灌溉、休闲旅游、生态富民等方面功能将愈发凸显,进一步发挥水利的经济发展效益。”刘仲春这样描述“水利会战”新动能前景。
水利惠民生
润滋百姓心田
在莒县桑园镇东苑庄村,曾有一处闲置垃圾场的汪塘,借助新一轮“水利会战”,岸边栽种了竹子、鸢尾,汪塘内长出了睡莲、水葱等观赏植物,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水系生态环境。村民们来此游玩、休闲,尽情享受水利建设带来的舒适。
水兴百业兴,水润民心甜。水利关系经济发展、关乎民生,开始于2015年的第一轮“水利会战”,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312项,完成投资40.3亿元,城市日供水能力增加33万立方米,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了水供给、水生态、水民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水利保障民生的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
一组“水”数字见证的是成绩,惠及的是民生。这样的民生福祉仍在延续推进。今年开展的新一轮“水利会战”,将实施1000个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000处村庄汪塘整治工程、1000条门前河清洁工程、88项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15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完成后,将新增城市日供水保障能力30万立方米,达到110万立方米,改善68.6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15%,达到85%。同时,新一轮“水利会战”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旅游富市、生态产业培育等紧密结合,成为惠及民生的综合工程。
“新一轮‘水利会战’在原有‘六大兴水工程’基础上,增加村庄汪塘恢复整治、村庄门前河流清洁、水利扶贫、水利长效管护四大工程,形成‘十大兴水工程’。工程向基层倾斜力度更大,涉及村庄乡镇更广泛,解决群众身边水问题更直接。”刘仲春表示,“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开展新一轮会战的另一要义所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