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 辉本报通讯员 张 波郭洪广
“这些苜蓿很快就可以收割了,俺终于不用再为黑毛驴的饲料发愁了。”6月26日,高唐县固河镇沙王村黑毛驴养殖大户王云廷,望着光伏板下长势正旺的千亩苜蓿,因为自己的毛驴有了“口粮”喜上眉梢。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王云廷还在为黑毛驴的“吃饭”问题愁眉不展。今年56岁的王云廷原本一直在外地承包基建工程,属于固河镇走出的第一批致富带头人。去年4月份,早就有返乡创业念头的王云廷,在得知家乡正在推广黑毛驴扶贫养殖项目的信息后,遂将手中业务交给儿子打理,投资200多万元在沙王村一处废旧砖窑厂上,建起了现代化的黑毛驴养殖基地。“俺一共养殖了240多头黑毛驴,基本上都是繁殖驴,等小毛驴一出生,就能见到效益啦!”转行后的王云廷,对养殖前景信心满满。
经过1年的精心养殖,240多头黑毛驴“茁壮成长”,王云廷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但是,面对每天3000多元购买饲料的费用,王云廷有些吃不消。“还有2年才能见到效益,若不在饲料上想点法子,让它们这样一直吃下去,养殖资金链早晚会断。”为解决黑毛驴的“吃饭”问题,王云廷没少动了头脑。更换饲料品种、调整喂养时间、减少喂食频次……他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无法从根本上降低黑毛驴的喂养成本。
在王云廷的黑毛驴养殖基地对面,有一处规模达2000余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下没有种植任何作物,由于无人管理,杂草丛生。“这些土地长期闲置,的确有点太浪费了。”看着光伏板下的闲置地块,王云廷计上心来,“若能在这里种植一些能作为动物饲料的作物,既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又解决了黑毛驴的‘吃饭’问题,确是一个双赢之策。”
说干就干。想到破题之策的王云廷,随即与光伏发电项目负责单位沟通,首次租赁1000亩左右的闲置土地,用来种植黑毛驴的饲料作物。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心细的王云廷也没少费了功夫。到内蒙古考察学习时,他发现有“牧草之王”美誉的苜蓿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是各种畜禽均喜爱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
“就种它了!”今年3月份,确定种植方向的王云廷随即忙活起来,租赁农机,雇佣工人,对光伏板下1000亩荒地进行了开垦,播种了苜蓿种子。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苜蓿破土发芽,长势喜人,嫩绿的叶子拥簇在一起,躲藏在深蓝色的光伏板下,勾勒出了一幅特殊的田园美景。
“初期的开垦费用一共投入了10多万元,虽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苜蓿一年能收割3茬,可以连续收割8年左右。”王云廷初步估算了一下,每亩苜蓿年产草料大约1吨左右,1000亩的苜蓿草不仅完全满足了基地所有黑毛驴的饲料需求,而且与喂养普通饲料相比,能够节省六成的喂养成本。对于黑毛驴吃剩的苜蓿草料,颇有头脑的王云廷则利用基地内废弃的窑坑搞起水产养殖,作为3000多尾草鱼和鲤鱼的“主食”。
王云廷的创新之举,将养殖与种植巧妙嫁接在一起,不仅让苜蓿有了新去处,提高了种植效益,更让毛驴拥有了廉价的优质草料,极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