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慧年 通讯员 崔宁波 陈晓伟
6月的临港区,山绿水清,天蓝地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给了这座“产城互动,三生共融”新城一股加速崛起的力量。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每一组数字都是临港区生态坚守最有力、最客观的见证:2017年,PM10、PM2.5等污染物年平均值大幅降低,其中PM2.5改善率达23.7%,居全市首位。
转变观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的事没得商量!”前段时间,润达矿石收到关停的通知后,企业负责人凭着企业在区内相关产业链的重要地位,曾心存侥幸可以有所转机,没想到得到的是区管委坚决明确的回复。
润达矿石为多家玻璃企业提供原料,如果关停,下游产业必定要增加更大成本。可即便如此,临港区关停润达矿石的决心丝毫未减。
“润达矿石地处米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水源地周边绝对不能有污染。虽然保护区内有几家企业的成立时间比划定保护区的时间还要早,让他们关停、搬迁,需要做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而且会损失部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产生的生态效益巨大,换来长远的绿色GDP,值得!”临港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间权衡,短短几天时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就关停、搬迁了5家企业。
“临港区的发展定位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工业园区,而是一座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共融的现代产业新城。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有利长远、有利持续发展的好事做好,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急功近利。”临港区管委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
科学布局让发展不盲目。临港区的东部和西部有着明显不同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立足这一实际,区管委合理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了生态涵养、生产转型、生活转变的有机结合。在产业布局上,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临近水源地保护区的汪疃镇,便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批观光园、采摘园让汪疃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现代农业的发展将生态效益“变现”为群众致富福利。
坚守生态,要在强弱点、补短板上下功夫。针对农村综合环境、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临港区出台了加强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长效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制定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出台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河道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临港区也在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中,铺开生态、生产、生活共融的和美画卷。
呵护生态
产业奔向好前景
在拓展纤维公司门口,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废水废气等排放物的排放指标,接受着群众和社会监督。
这是拓展纤维自我加压守护碧水蓝天的举措之一。前段时间,公司新上的二甲基亚砜回收装置投入使用,废水中二甲基亚砜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比此前又提高10多个百分点。其实,即便不上这个装备,企业该物质的排放量也已达到国家标准。公司再投2000多万元,换来更多的是生态效益。
主动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拓展纤维一直在努力。“我们投资五六千万元改善天然气焚烧技术,废气排放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现在,我们又投入300多万元新建生态污水处理站,让废水排放达到直排标准。”拓展纤维工作人员介绍说。
企业是生态环保的主力军。为了让企业自觉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责任,临港区引导企业使用环保新技术,推动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临港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把区内50多家区域控制的重点排污企业的负责人全部加入到“环保工作群”里,常态性在群里公布环保方面的新举措、新政策,企业遇到环保方面的问题,在“群里”便能得到及时解答。
环保治理要防治结合。除了引导企业重视环保外,临港区还加大查处整治力度,把环保责任压实在企业头上。
有段时间,临港区汇钜电镀工业园里不时会飘出一股酸腐气味。但现在,味道彻底消失了。改善的背后是临港区环保分局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临港区环保分局负责人乔文鹏告诉记者,这个工业园内共有20家电镀企业,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园区负责人挨家挨户走访,对入驻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整改。并且针对电镀废渣废液的管理,统一制作了规范的收集贮存箱。为了让环保常态化进行,还让园内每一家企业都推举一位环保监督员,按时检查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始终绷紧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水环境、治理“散乱污”企业这根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临港区出重拳、下猛药根治环保遗留问题。同时坚决遏制环保污染增量,在招商引资上严把环保准入关,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等制度,从源头上消除生态隐患。
江苏一家企业主动找到临港区,计划投资2亿多元开展铅蓄电池生产项目。企业以为大投资会获得临港区的青睐,却被“无情”拒绝,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个项目产生的铅粉尘具有极大污染性,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环保不达标。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不管投资多大,只要环保不合格,一律不引入。”乔文鹏说,近几年,临港区因为环评拒批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每年就有五六个。
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拒之门外,高科技含量、无污染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临港区便敞开大门、聚力招引。如今,临港区落户了马夸特等一大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也推动着临港区在生态立区的道路上越走越实,越走越远。
编织“绿网”
构筑城市“绿色长廊”
前不久还杂草丛生的临港区草庙子镇阳泉河两岸,经过工人们的精心“装扮”变成了百姓休闲漫步的绿色长廊。这条长约2公里的河岸,现在已经成为临港区又一条新的生态发展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