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吉从1975年9月当上村支书至今,已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工作了42年零8个月。自上任以来,他就怀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富日子、好日子的念头,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一个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路不通的特困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双泉村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山东省文明村庄”“省级旅游特色村”等23项荣誉。而他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被誉为“愚公书记”。
双泉村山多地少,靠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富就必须发展经济林作物。于是,刘保吉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烟台等地参观学习,积极发展苹果、大樱桃等。现在的双泉村,已是全县有名的林果专业村。
“当干部,不能图四平八稳,得替乡亲们多打算。”1999年,他决定把7里多长的山间小路硬化成7米宽的水泥路。现在,一条条环山公路蜿蜒而上,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行路难状况,还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础。
山绿了,路通了,村民也富了。往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已是村富民强,而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愚公”思想却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从未停歇。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咱们当干部的得替老百姓打好长远谱。”
随着燕崖镇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他便打起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意。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沂源醉美双泉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使双泉村成为休闲住宿、旅游观光、摄影写生的好去处,并以租赁经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每年收入7万余元。
双泉村村民都知道刘书记有个“爱好”——在村喇叭里拉家常,从国家大事到村里家家户户的小事,有时一拉就是大半天。村民习惯了,也爱听,因为刘书记讲得实在。而他自然也有他的想法。他说:“在村这一级,光发展经济还不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个摆设,两者要一起抓,还要常抓不放。”
作为在大山里土生土长的一名老党员、老支书,刘保吉用朴实憨厚的语言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数十年如一日心系双泉、艰苦奋斗、清廉自守、无私奉献,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记者孟书祥 通讯员尚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