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平台释放大能量
——记巨野县大义镇史楼村“为村”管理员史中华
日前,三辆物流专用车停在巨野县大义镇史楼村藤编车间门口,几名工人紧张装运当天编成的劳动成果:藤椅210个、藤桌198个、吊篮46个。这是为增加村民收入,史楼村“为村”管理员、党支部书记史中华去年建起的藤编车间,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去年4月,我利用‘为村’平台选拔出6名年轻妇女,专程去上海、曹县等地,学习编织技术。”史中华回忆说,“5月,通过‘为村’平台发布招工广告,共招聘本村和附近村庄妇女80多名。”经过短期集中培训,80多名工人很快成为熟练工。
“目前可以编藤椅200多个,藤桌200多个,吊篮40多个,产品供不应求。”史中华告诉记者,“车间建在了家门口,工人月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既照顾了家庭,又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同时,史中华还利用“赶集”“村有好货”等“为村”板块,把产品图片发布出去,每月都会得到外地客商的回应。截至目前,已累计带来了900多个订单,史楼藤编项目红红火火。
“史楼‘为村’2017年4月上线,是巨野县最早的‘为村’之一。”史中华介绍,“刚开始,我就看准‘为村’是‘互联网+现代化乡村’的新模式,它的‘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三大功能潜力无限,也必将显现威力,因此我愿意为此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为了把“为村”办好,史中华亲任管理员,带头学习“为村”知识,熟悉各板块功能,掌握操作流程。
去年5月,他创办了“史楼为村服务青春班”,又亲任群主,带领青春班成员参加各级“为村”培训班20多场,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在青春班成员的带动推广下,史楼村民的热情被迅速点燃起来,形成了“全村动员、全民发动、家家参与”的局面。
去年下半年,史楼“为村”指数分多次达到100分,最长一次竟然持续全国第一名120多天,创全国“为村”保持满分最长记录。为此,腾讯公司负责人和北大电商博士叶丽莎亲临史楼,进行专题调研,在全市“为村”大会上,史楼村也曾出现在会场大屏幕上。
“大义镇党委政府授予俺史楼村‘为村’一等奖,发给奖金一万元;县电商办、县农机局也为俺史楼颁发了奖金和奖品。”史中华自豪地说,“村里群众都感觉到‘为村’让俺史楼出了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给史楼注入了精神力量,也更坚定了史中华办好“为村”的信心和决心。去年该村“为村”关注人数达到4987人,认证村民1508人,青春班成员发展到398人。
“群众利用‘为村’平台及时了解村里信息,参与村内事务。”史中华说,“每周我都通过村务公开板块,把村两委工作发布在‘为村’上。村民不用听喇叭,拿起手机就能看到村两委的工作动态,还可以及时把各自的好意见发布到平台上。”通过互动,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村里事务处理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村民通过书记信箱,反应村内卫生打扫不及时、有乱扔乱倒垃圾现象,我看到后立马召开两委会议。”史中华说,“通过安排干部包街、党员包户、住户包门前的‘三包’举措,全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卫生大扫除运动,很快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环卫一体化示范村。”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史中华利用“为村”平台招募秧歌队队长1名、副队长1名、队员12名,组成史楼秧歌队。每天晚上和重大节假日,都会在村广场上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文化生活。
“去年11月,村两委利用‘为村’平台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将22名妇女候选人张榜公布,让村民通过‘为村’投票。”史中华说,“三天投票时间,共评出6名好媳妇6名好婆婆 ,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勤俭孝亲的好风尚。”
今年初,在全市十大优秀“为村”投票活动中,最终史楼取得微信投票全市第四名,短信、语音投票全市第一名的佳绩。 记者 訾本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