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尽管浏阳河酒作为当地形象品牌被重点扶持,但在很多当地人的印象中,并非“自家的酒”。资料显示,该品牌虽最早创立于浏阳地区,但九十年代即已被外地企业买走,直至 2006年,浏阳河酒才重新回到浏阳。
过分依赖资本
“浏阳河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存在严重问题。”永安镇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06年浏阳市招商引资将浏阳河酒业“引回”后,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它是市里和镇里重点扶植的项目,享受诸多优惠条件,还被排在所有企业的第一位。” 孔丰说,征地拆迁时,“我们甚至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随时待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每当浏阳河酒厂遇到纠纷,当地政府也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助解决。
浏阳河酒厂的纠纷很多,经常有要债者堵在门口,“我们每年为它协调各种纠纷、矛盾至少有二十多起”,其中包括酒企与周边村民的纠纷、工程欠款问题以及企业间的债务纠纷等。
然而,浏阳河酒业公司的税收贡献并不理想,远低于预期。永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出示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浏阳河实现产值1.13亿元,纳税679万元;2012年实现产值1.29亿元,纳税618万元;2013年实现产值1.8亿元,纳税423万元;2014年实现产值1.95亿元,纳税284万元。税收逐年下降,近四年来纳税总额仅约2千万元。
“作为重点项目,却并没有一个大企业的气象,即使在白酒业最高峰期也只有五条生产线在生产,近来就只有两三条生产线了。”孔丰说。
白酒行业专家晋育峰认为,酒企为解决资金链紧张的困境,急于登陆资本市场,但忽略了市场渠道、产品等基础建设,本末倒置,最终酿下苦果。
孔丰也说,企业过分依赖资本,“走路还走不稳,就想到要跑”。浏阳河酒还能支撑多久,要看企业如何决策。“是否倒闭,何时倒闭,就是一张纸,看它什么时候捅破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企业只能自救。企业面临的问题、矛盾都错综复杂混在一起,融资可能是它唯一的出路。”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